求学生赐“胯下之辱”徒增笑耳

2015年05月14日14:15  新闻专栏  作者:王学进  

  5月11日晚,武汉理工大学张能立副教授授完课后,自己主动趴在教室前门,要求学生从他身上跨过去,此举惊得150余名大学生不知所措。后在教授的一再鼓励下,100多名学生跨过了老师的身体。张教授如此解释他的用意:想用一种行为艺术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一种崇尚真理、敢于用真理否定和反抗权威的精神。张能立说,他希望自己的学生做敢“向奥巴马扔鸡蛋”的人。(5月13日武汉晚报)

  此“胯下之辱”非比韩信的“胯下之辱”,后者是从人家的裤裆下爬过去,受辱意味大得多。张教授所求学生的“胯下之辱”,受辱意味非常轻微。因为这种“辱”是受辱者主动求来的,而不是外力强迫所致,所以与“凌辱”不搭界。确切的说,此举只是让师生相互娱乐了一把。结果正如学生所说,教授反而赢得了学生更大的尊敬。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张教授的行为艺术收到了预期效果。

  但是否因此就达到了他预设的教学效果呢?不见得。这是由张教授精心设计的行为艺术本身存在的缺陷所决定。正如上述,因为此求人所赐的“胯下之辱”不是真正的“胯下之辱”,躺在地上的教授没感到受辱,从他身上跨过去的学生也没感到“凌辱”的快感,因而传递的不是“敢于用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而是一种娱乐、嬉戏意味,徒增笑料而已。

  张教授说得没错,中国文化里,有一种“怕人”的文化,始终束缚着我们的思维自由,即使对方错误很明显,也不愿意顶撞。问题是,你趴在地上求学生跨过去,并不表明他们胆子大,就具有了否定老师、否定权威的勇气,从此后,就具备了敢“向奥巴马扔鸡蛋”的勇气。这一“教学环节”只是表明你张教授很勇敢,敢于标新立异,并不能证明从你身上跨过去的百余名学生很勇敢,更不能证明此后他们就突破了“怕人”的思维。张教授是否高估了“胯下之辱”这一行为艺术的功能了?

  以上是就“胯下之辱”这一行为艺术所作的技术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胯下之辱”的教学环节设计有问题,不严密,偏题。

  接着咱来分析下张教授的教学理念。综合他所述的教学意图,核心一条就是:他希望自己的学生做敢“向奥巴马扔鸡蛋”的人。这个教学理念很恐怖,我很不赞成。虽然教授补充解释道,“当然扔鸡蛋不是为了侮辱别人,而是为了捍卫真理。”但向美国总统扔鸡蛋还是扔鞋子,不管怎么说,都是一种暴力行为,而且是一种侮辱人的暴力行为。国家元首作为一国之代表和象征,你侮辱总统就是侮辱其所代表的国家和人民,因而这样的暴力行为为世界各国所不容,为文明社会所不齿。

  无论是哪位国家领导人,无论是在什么场合发表公开演讲,他总是站在自己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说话,他所说的也许在别国听众听来不入耳,不符合他们理解的真理观,但在他们自己国家的民众听来,句句是真理,难道别国听众因为听不惯就可以向演讲者怒扔鸡蛋和鞋子吗?也许在张教授看来,扔鸡蛋行为够勇敢的,但依我说,这绝对是勇敢错了。

  在中国,要想培养“向奥巴马扔鸡蛋”的学生的愿望太不切实际,注定要落空。据我所知,迄今为止,国内发生过几起著名的“扔鞋“事件,一起是司马南在海南大学的演讲遭学生扔鞋;另一起是在2010年5月7日,大连某地产论坛上,有“任大炮”之称的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还没来得及“放炮”,就先遭到一学生的“鞋袭”。但从未闻有哪位国家元首在大学演讲遭“鞋袭”。这不是因为中国学生胆子小,而是因为保卫工作做得好,没机会,能进场听奥巴马演讲的都是精心挑选的优秀生,再就是校规不允许,如有谁向奥巴马扔鞋,轻则开除学籍,重则劳教甚至判刑坐牢。

  做老师的,难道忍心自己的学生因“鞋袭”总统遭开除吗?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行为艺术 教授 学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