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明
当地时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女士宣布,正式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简称SDR)货币篮子,此举意味着人民币有机会与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一样,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共同发挥“压舱石”的作用。
众所周知,对于已经在SDR中的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这四大硬通货来说,人民币的加入意味着其各自所占份额会相应缩小,至少“添”在人民币身上的10.92%份额要从这四大货币身上“割”出来。从自己货币上“割肉”,拥有一票否决权的美国为何愿意支持人民币入篮呢?
先来看看比重。人民币加入后,美元所占比重从41.9%降至41.73%,仅象征性地降低了0.17个百分点。而“割”给中国的份额其实大多来自欧元、英镑和日元,依次分别降低6.47个百分点、3.21个百分点和1.07个百分点。这样一来,人民币在SDR中所占比重排名第三,位于美元和欧元之后、英镑和日元之前。
这样的份额分配,背后反映的是国际货币市场的整体走势。目前来看,美国经济形势比较被看好,美国经济被公认实现了复苏,国际金融市场对美元的信心也因此而增加,此时美元在SDR中的“割”给中国的份额自然不会多。相比之下,欧洲经济至今没有彻底走出欧债危机的阴影,因而在“割”多少的问题上,欧元发行人似乎更有自知之明。英国现阶段正在积极争取成为在欧洲的人民币离岸中心,联想到前不久英国在参与筹建亚投行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此番英国能够主动让出些英镑在SDR中的份额也算值了。至于日本,疲软经济情况摆在那里,安倍经济学无论效果如何,至少日元汇率前段时间贬值不小,因而这一次自然也只能随大溜。
作为上述四大硬通货的发行人而言,要说一点没有“上车后就喊关门”的心态恐怕也不可信。但这一回对于人民币“入篮”之事却表现得非常大气,尤其是美国,对于人民币“入篮”的态度更显得相当开放。
背后原因不难分析。中国是当今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以及主要投资国,这样的背景足以让更多的国家“认”人民币。这一次已经“上车”的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的发行人之所以对人民币喊“开门”,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未来中国经济的成长也将会溢出更多的发展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SDR现有的“局中人”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对人民币“开门”,无异于开启了分享未来中国市场的大门。无疑,未来如果以人民币计价并结算,一些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投资机会能够增加许多。无论是拥有事实上一票否决权的美元发行人,还是欧元、英镑和日元发行人这样在SDR中的既得利益者,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
但是,人民币“入篮”也不是信手拈来的事。迄今为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经10年有余,人民币汇率的允许波动幅度近些年来也一再扩大,特别是人民币与一些国家货币互换机制的形成,使得人民币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入篮”要求渐行渐近。从某种程度上讲,人民币“入篮”正是这些年一系列改革的“修炼成果”。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还需要进一步“修炼”。从整体上看,人民币的资本项下跨境流动依然没有完全放开。虽然这一回在人民币自由使用问题上,IMF并没有与中国过度较真,但从未来打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大目标来看,我们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还不能够浅尝辄止。
总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次正式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意义重大,但未来更多要靠我们自己的实力说话。从这个意义上讲,“入篮”对中国来说是“求”之不得,“修”之可待。
(作者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