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形式主义是一剂“特效药”?

2016年01月22日09:27  新闻专栏  作者:不是官话  
为什么说形式主义是一剂“特效药”? 为什么说形式主义是一剂“特效药”?

  文/武生

  “形式主义”作为新一届中央大力整治的“四风”之首,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一时之间,人人喊打,甚至于但凡跟形式沾上点边的事,稍微把握不好,就容易被人诟病,送上大帽一顶——“形式主义”。

  见多识广的朋友想必都知道,“形式主义”本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我党成立之初,毛主席老人家就给“形式主义”画过像——“墙上芦苇”、“山间竹笋”,并直斥——“形式主义害死人”。

  但是为什么,反了这么多年的“形式主义”,一直未能根治,反倒是“形式主义”推陈出新、层出不穷,越反越多、愈演愈烈。套用经济学的高大上理论,需求决定供给,有需求必然有供给;成龙大哥也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

  “形式主义”的官场占有率如此之高,自然与其实际功效密不可分,其中种种妙用,长久浸淫官场的您,想必听过、见过不少,或许也用过不少。以下抛砖引玉。

  1.免责

  “形式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形式至上、只有形式没有内容,所以表面功夫做得“扎实”,即使工作出了纰漏,往往白纸黑字、有凭有据,也经得起检查。最常见的,有上级文件、会议精神需要学习,承办文件的同志会跑过来说,“这个文件,×××说了党委要学习一下”。组工干部心领神会——赶紧把文件名抄一下,下回一并誊抄到会议记录本。

  再有,上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视察指导工作后,前脚刚走,后脚马上就要发个文件:针对领导视察指导时的指示要求,表一表决心、谈一谈打算,标题如下“统一思想、集中精力,坚决贯彻落实×××的目标任务”云云,文件下发的同时,一并上报(主要是上报,您懂的)。

  2.花钱

  制度的笼子越收越紧,大家深有体会:以前嫌钱少,现在怕钱多。怎么“合情合理”地把钱花出去,也是个大学问。经过摸索,大家发现可以以“培训”的形式花钱。去年底上级组织×××干部培训,所属单位的相关人员齐聚机关驻地,房间开了20多间,实打实5天培训——上午2小时讲课,下午自习讨论,要问下午为啥不安排上课?答案是,多安排几天可以花钱。

  不能虚开发票、虚报冒领,可以以印书的形式花钱,绝对实实在在,有实物有“真相”。于是各级各种有用的没用的汇编——党组织建设的法规汇编、关于×××的论述选编、×××工作100问、舆情处置手册、××安全手册,纷至沓来。

  某次,到地下一层仓库领书,看到各个业务部门都在整理库房,H同事很无奈,“隔几天就有一大袋包裹的书发过来,也不知道是谁发来的,好多整袋整袋地没打开,就马上要统一化浆了,还得搬上车。”我暗自吃惊,心想好歹拉动了GDP。

  3.对付“形式主义”

  这个你可能想不到,“形式主义”咋还有这个“正能量”功效呢?假的对付假的,以假乱真嘛!某次,上级A领导说好7月中旬过来验收某项大工作,结果A的副职B领导6月底正好来检查,索性也看看大工作的进度咋样,但是按照工期,效果都还没上去,看不到东西。

  我们一把手一锤定音,先整个临时的上去,上级看个半拉子也不好,会说我们不重视。这临时效果用一下,十好几万。B领导看后说,好,不错。哈哈,好用不贵!

  还有,某次机关按照上级要求,到基层开座谈会——听取基层的意见建议(改作风嘛),群众实实在在、发言踊跃——基层党组织学习流于形式、防暴处突预案不够详实、活动室器材损坏多利用率不高等等。

  会后,七七八八梳理了一下三四十条。不日答复基层如下:“加强对基层党员的学习考核,责成×××丰富学习形式内容…;加强对基层预案编修的指导,责成XXX进一步梳理方案预案,提高实际操作性…;加强对基层文娱设施的检查监督,责成×××安排专人负责…”。

  不用问,这些×××都是基层的单位和领导,机关至此完成了听取意见、制定措施、整改反馈的全过程。结果,下次开会,大家都没意见了。

  4.对付官僚主义

  常听到一句评语,“官不大,僚不小”。碰到这样的领导,“形式主义”这个“方子”您可一定要瞅准了。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坦言“形式主义就是专门对付官僚主义的”。此话不假,要不是“形式主义”帮忙,一个村级单位,想独辟蹊径搞集体经济,怎么也扛不住上面那么多层级的指示要求。

  对付“官僚主义”这个作用,说白了有点儿下级自保的悲情色彩。这也是没办法,人家是领导,一个将军一个令,说了不管对不对,你都得办。要不怎么常说,“就怕领导想法多”,上面动动嘴,下面累断腿。

  说个小事例,以小见大吧。公共场所不让抽烟后,C领导本来就不抽烟,要求坚决落实。上级D领导某次参加我们的党委会,不自觉点上了烟,看到“禁止吸烟”的小牌子,呵呵一笑,“对了,现在规定不让抽烟了”,我们领导心领神会,“拍照用的,照片拍过了,可以抽的,可以抽的”,边说边收起了牌子。从此形成惯例,C领导来,收“禁烟”牌,摆烟灰缸。

  某次,上级工作组莅临,共半天,8点先听汇报(40分钟),再到安排好的3个点看一下(1小时),然后安排到某明星企业参观(跟检查无关,也1小时),最后回到会议室,领导作指示:“根据××的指示,今天由我带工作组到××检查××,刚才听了×××书记的汇报,实地察看了××,时间比较短,掌握的情况也不全面,讲的不一定对。

  总的感觉,党委对此项工作是重视的,思路是正确的……下一步要进一步…进一步…进一步…,就讲这么多”。读罢,领导抬起了头,大家鼓掌,欢送,检查结束。

  呜呼,“形式主义”猛于虎也!“形式主义”能够大行其道,经久不绝,窃以为,根子还在上面,在领导。俗话说,领导迈什么步,基层走什么路。领导好大喜功,要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追求不切实际的政绩,做下属的除了把“看得见、摸不着”的形式搞起来,没有其他选择。

  君不见,多少活动、多少整顿,开头轰轰烈烈,动员、讲话、开会、发文件,到最后都不了了之,劳民伤财、损害组织威信不说,虚假的东西搞多了,干部磨掉了棱角、失去了冲劲,找不到自身价值所在,人才埋没、流失,才是更大的危害。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善搞显绩者反而得提拔、能重用,这就给踏实肯干的同志以巨大打击,起了很坏的负面示范。

  有个笑话说,两个县,一个平时防洪固堤,一个不管不问,洪水来临,前者固若金汤,后者决堤后,县长靠前指挥,抗洪救灾,结果前者原地不动,后者提拔重用。

  “形式主义”也有天敌,一怕真,一旦较真,必然原形毕露,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就怕有人不愿意较真,揣着明白装糊涂,那真没招了,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二怕实,一旦实起来,“形式主义”必无所遁形,不光听你说,还要听群众说;不光坐着听汇报;还要走下去看实情;定点的要看,随机抽查的更要看。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说,要用脚步去丈量贫困,识真贫,扶真贫。我想精髓也就是一个“真”和一个“实”字。那么,用脚步去破除“形式主义”,是不是也未尝不可呢?

  (作者为机关干部。首发公号“不是官话”。纸媒、新媒体或微信公众号转载改编,必须事先征得“不是官话”的授权同意,并注明出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形式主义 特效药 基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