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离职业伦理该如何受惩?

2014年11月24日09:59  新闻专栏  作者:刘海明  

  无规矩不以成方圆。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矩,以约束从业者的职业行为。规矩即伦理,这是行业文明形成的重要保障。没有纯洁无瑕的行业,所以也不能指望每个从业者都是职业伦理的忠实标兵。如何惩罚那些背离了职业伦理的人,什么样的惩罚有利于行业风气的良性发展,则是门艺术,也是避免行业丑闻的武器。

  11月23日,有三则看似无关的新闻,因均和背离职业伦理并受到惩罚,变得相关起来:

  其一,12名意大利医生因涉嫌为获取商家回扣、向孕产妇推荐配方奶而被捕。此外,还有5名商家销售代表也受到软禁。(新华网11月23日报道)

  其二,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余万里诱骗女留学生王某,导致其怀孕。11月22日,北京大学给予余万里撤销教师职务、撤销教师资格处分。(《京华时报》11月23日报道)

  其三,嘉兴日报评论员王垚烽因发表不当言论被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法制晚报》11月23日报道)

  医生推销配方婴儿奶粉而锒铛入狱。意大利的法律这么苛刻,在中国网民看来这些意大利医生生错了地方,投胎中国就没事了。而在意大利卫生部长看来,当事医生的行为“严重性难以言表”,难以相信儿科医生会“如此背离职业道德、违反无争议的科学意见、违反卫生部推荐方式”。北大撤销诱骗女留学生的副教授教职,同情者认为不能因为教师做错一件事就剥夺其教职,赞同者认为这是保持教师队伍纯洁的有力措施;嘉兴日报社开除言语出格的员工,舆论有同情亦有激动不已的。三宗涉嫌背离职业伦理的行为,处罚看似都不算轻,但舆论的反响却总有相反的声音,这说明了什么?

  伦理道德是软性的法律,舆论的惩罚最为直接。舆论是混沌的,对一个具体的事件意见向左并不奇怪,关键要合乎事理。意大利禁止医生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否则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严格的规定,让医生这个职业的声誉得到维护。也许,那些锒铛入狱的意大利医生,真的恨自己投胎错了地方,但这在一个侧面也是对中国卫生行业的讽刺。假若中国的卫生行业也能把医生利用职务之便视作犯罪,高价药的市场自然萎缩许多。至于教育业的职业伦理如果处罚到位,老师潜规则学生付出的代价可能不是身败名裂,不是丢掉饭碗,而是直接依法判刑,想必教师诱骗女生的事情自然大大减少。至于媒体从业者在其微博发表言论,究竟是其个人言论还是代表单位发言,个人微博言论出格该不该属于职业伦理管辖的范围,显然还有商榷的空间。因为一个媒体人的个人言论遭到解职,这样的惩罚究竟是轻了还是重了,同样有待讨论。

  人无德则不立。职业伦理,需要其所在单位和整个行业对各自的职业伦理进行明确的规范,背离职业伦理规范的言行,当事人将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应该有个较为清晰的界定。让从业者知道自己可以说什么、做什么,不可以说什么、做什么,并告诉他们可以言行或不能言行的充足理由。这样,每个人才不至于在工作中迷失方向。显然,我们的职业伦理线条过粗,从业者虽身在此业却还相当迷茫,最终导致行业丑闻事件屡有发生,处罚起来轻重不一,让人更为困惑。这样的状况,是不是该有所转变呢?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职业 伦理 医生 行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