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一图观政
“监督不是一阵子,要针对已巡视过的地方或部门杀个回马枪,强化震慑、不敢、知止的氛围。”11月18日,王岐山部署今年的第三轮巡视工作。这意味着,中央巡视组首次在每年2次的常规巡视外,加设了一轮专项巡视。
为了展现巡视的战果,中纪委《反腐三人谈》节目11月14日披露: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等落马官员的问题线索,均来自中央巡视组。
纵然频频“出镜”,中央巡视组组长的人事安排规律仍然比较“神秘”,这些当代的“巡按御史”有何共同特点?挑选的标准是什么?
@一图观政(微信号P100017)独家统计了2013至2014年四轮中央巡视组组长的情况,对25位组长的年龄、长期执政地、基层经验、纪检经历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一、组长年龄:65岁以下者近半
根据1996年实施的《中纪委关于建立巡视制度的试行办法》,中央巡视组组长的年龄、级别有两个选任标准:“已经离开领导岗位的正部级干部及个别副部级干部”、“70岁以下”。按政界惯例,正省部级官员在届满65岁时才会退休,也就是说,中央巡视组组长的年龄应该集中于65-70岁之间。
但据@一图观政(微信号P100017)独家统计发现,中央巡视组组长们的平均年龄仅有64岁,并有近半者在65岁以下。
巡视组长中最年轻的两名“生力军”是“60后”审计署原副审计长侯凯和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侯凯自1984年起长期在审计部门工作,在2013年成为首位副部级巡视组组长、巡视三峡集团,结束巡视后履新上海纪委书记。吉林则自毕业以来仕途扎根北京,有政法阵线工作经验,2014年第二轮巡视任浙江组组长。
当然,老将也不遑多让。70岁的徐光春、张文岳及68岁的马铁山,参与了全部四轮巡视。云南原省委书记白培恩、云南原副省长沈培平、昆明原市委书记张田欣、广州原市委书记万庆良、安徽原政协副主席韩先聪等人,在三位老将的巡视范围中落马。
二、仕途轨迹:了解省级地方政府,多有皖、京、川渝从政经历
巡视组长在各个级别经过多久的历练?
@一图观政(微信号P100017)独家统计发现,近七成巡视组长仕途在基层起步,包括当知青、有劳动锻炼经历、在县级工作等等。而25名巡视组长中有22人曾在省委省政府工作,平均工作年限达15.3年,对省级地方政府的运作情况应该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安徽”、“北京”、“四川”、“重庆”是巡视组长们简历中的高频词。@一图观政(微信号P100017)仔细考察了巡视组长们的曾从政省份和最长从政省份,发现曾扎根于安徽的巡视组组长数量最多,“帝都”北京和四川重庆则紧跟其后。
三、工作经验的“专业范”:纪检、“查账”经验受重视
@一图观政(微信号P100017)发现,共有9名巡视组长曾在纪检系统任职。其中,不乏张化为、朱保成这样的中纪委“老面孔”,前者是中纪委原第五监察室主任,后者是中央纪委驻农业部纪检组组长。
在企业、工商部门或财政部门等单位担任领导职务的巡视组长同样不少,共有9人,其中包括两名来自审计署的副审计长。在经济领域历练丰富、洞悉钱权运作规则,无疑有助于纪检系统在“查账”反腐时更得心应手。
四、领导人的“小伙伴”:旧日同僚来襄助
巡视组长和王岐山、以及其他国家领导人的关系如何?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印、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北京市政府原副秘书长董宏,都曾与王岐山长期共事。
董宏更是王岐山的“亲密战友”,曾担任王岐山的“大秘书”,跟随王岐山奔赴广东省、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海南省、北京市等等。此外,现任中纪委副书记杨晓渡在上海任职期间亦曾与习近平、俞正声共事。
实际上,在巡视组成绩斐然之时,质疑之声亦存在。首先是巡视组反腐的“公平性”问题——这场声势浩大的反腐是不是“有选择、有目的的一阵风”?派别之争的因素有多大?其次,是巡视组反腐是否会造成已有监察体制的功能被弱化?这种“顶层监督”有赖于直接、强大的中央权力,那么地方纪委、监察、法院系统的正常履职和革新又如何进行?
光从巡视组组长的人事任命来看,组长们确实有着鲜明的特点:以65岁为分界,“新”“老”各占一半;多出自安徽省;省级执政经验丰富,有一定纪检查账经验;少数为现任最高领导人所了解甚至倚重……
这些组长是否能平息质疑?恐怕只有巡视结果能作出回答了。
(本文图表原载于南风窗2014年第24期)
撰文/YIN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