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专栏 陶短房
由于附加费低,在美国的开车一族似乎从未把油价太当回事,因为这里的油价比盛产石油的邻国加拿大便宜1/4,甚至更多,满大街的大排量越野车、七座车,就是明证。
尽管如此,人们总是希望油价能便宜些、再便宜些,因为在号称“车轮上国家”的美国,和油价相关的可不仅仅是通勤成本,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几乎都会受油价沉浮的影响,油价一路走低,就意味着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也决计高不起来,这自然是让消费者高兴的一件事。
近日他们就格外高兴:北美东部时间11月13日,纽交所12月交割轻质原油期货价格跌破75美元大关,创2010年9月以来最低点,同日美国成品油价格自2010年后首次跌破3美元/加仑大关,而在西部加州的一些加油站里,87号汽油价格只有0.73美元/公升,比加油站便利店里同样容量的矿泉水价格还便宜得多。
正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美国开车族和消费者、尤其低收入人群爽了,那些靠采油卖油过日子的国家,显然就不会那么轻松愉快。
或许是觉得自己的阁员们日前“国际油价不能低于110美元/桶否则不利于全球经济”之类表态太过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上月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米兰高调表示,全球油价大跌并非俄罗斯这个靠卖油卖天然气才好不容易从“休克疗法”中恢复元气的国家的悲剧,相反,低油价能促使俄罗斯调整预算安排,且俄有足够外汇储备控制卢布走软的局面。
但这种说法究竟有几分底气,他自己恐怕最清楚:11月10日,俄罗斯央行在绝望中放弃了对卢布汇率的干预,而加息杠杆今年更已使用过4次,最近的一次(10月31日)幅度高达150个基点,如今俄罗斯基准利率高达9.5%,几乎到了涨无可涨的地步。普京在米兰畅言“政府将履行所有社会支出责任”,这意味着他不可能通过削减社会福利和政府开支来减轻油价下跌给政府财政所造成的冲击,而西方制裁的持续、乌克兰危机的加深,又将迫使俄罗斯无法在防务等项开支上精打细算,在这种情况下,普京的乐观口气,就不免显得有些一厢情愿,甚至打肿脸充胖子——他在米兰称“没有任何一个抱严肃态度的市场参与者会乐见油价跌破80美元/桶”,然而他严肃地话音未落,严肃的市场参与者们就迫不及待地把油价一度推到75美元/桶附近,且看上去“乐见”得很。
当然,和俄罗斯及普京一样不“乐见”的国家和个人终究也还是有一些的,比如伊朗、委内瑞拉和利比亚。
据伊朗官方的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IRNA)报道,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BijanZanganeh)表示,油价自今年以来已大跌27%,对此他将在11月27日于维也纳举行的欧佩克峰会上向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纳伊米(Alial-Naimi)提出减产倡议,建议将每天原油产量限额降低100万桶,以确保油价回升至90美元/桶之上。
伊朗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报道称,委内瑞拉石油官员在峰会前夕频繁出访其它欧佩克国家,力图说服后者接受共同减产的主张,其外长拉米雷兹(RafaelRamirez)则一直和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AlexanderNovak)讨论“联合行动”问题;另一个力主减产保价的国家——利比亚,尽管内部政治斗争已发展成一场“准内战”,甚至连议长都弄出两个来,但这并不妨碍对立双方一边相互厮杀,一边异口同声高呼“减产保价好”。
减产保价好与不好权且不论,不减产保价,伊朗等国的确是有些很吃不消,却是毋庸置疑的。还是那位赞加内部长,11月16日见自己“减产保价”的苦口婆心言者谆谆,听者藐藐,不免心头有火,公开指责“某些国家”为不肯减产狡辩。至于委内瑞拉,把国际油价的下跌和“帝国主义搞垮委内瑞拉的阴谋诡计”联系在一起,已经早就不是什么新鲜创意了。
上述几个国家各有苦衷,油价下跌对他们的冲击最重。
先说伊朗。
该国因核问题久拖不决,遭到欧美牵头的多轮严厉制裁,政府财政收入、社会购买力和社会福利水平均大幅下降,在全球石油市场上原占的份额,也在制裁过程中被其它欧佩克国家趁火打劫抢去不少。如今制裁虽有所松动但并未完全解除,更何况伊朗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制裁放松后用石油换取资金的冲动更迫切,油价适逢此时下跌,不仅会减缓伊朗社会和经济“制裁综合症”的康复速度,而且也会让伊朗在与国际社会的核谈判进程中,处于更难讨价还价的不利地位。
委内瑞拉的问题同样不少。
马杜罗缺乏查韦斯的号召力和魅力,却不得不捏着鼻子继承下查韦斯铺开的“国际义务”烂摊子,加上基础设施建设贪大求洋,债台高筑到了“习惯性赖账”的地步,倘若油价一路走低,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国内国外的矛盾,随时可能来个总爆发。
至于利比亚,这个自“后卡扎菲时代”开始以来始终战乱不休的、几乎不太像一个国家的国家,唯一一切正常、甚至不断“稳产高产”的,就是掌握在该国各路人马手中的油田,道理很简单:割据、养兵、打仗,都是要花很多钱的,在这个沙漠之国里,除了采油卖油,还有什么办法能持续稳定地筹足这么大的一笔钱?油价问题对其它一些国家而言,或许不过是个过好日子还是过苦日子、富日子还是穷日子的问题,对利比亚的各路山大王而言,恐怕就是还能不能继续过日子的问题了。
问题是,他们的想法在欧佩克内部并没有引起更多的共鸣。
在整个欧佩克世界里分量最重的沙特阿拉伯一直按兵不动,甚至多次暗示“油价跌点也无妨”,沙特的“海合会”伙伴在这个问题上也和“盟主”步调一致,卡塔尔、阿联酋石油官员多次表示,欧佩克组织应更多专注于“产量和价格平衡问题”,而对是否应讨论限产保价顾左右而言他,而科威特石油官员就显得直言不讳得多——“科威特看不出有什么需要限产保价的必要性”。
正如一些机构投资者,如S&PCapital的格里克曼(StewartGlickman)等所指出的,国际原油市场的中流砥柱,是沙特等“海合会”国家,这些国家的轻质原油生产成本最低,它们可以在油价跌破70、60甚至更低单价线时仍保持盈利,而利比亚、伊朗则无法忍受80美元以下的单价,至于俄罗斯就更不用说了,油价下跌对沙特等国而言非但没有太多不利,反倒有助于其凭借低成本、低价格的优势,挤掉伊朗等老对手,攫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不仅如此,“海合会”国家在高度杠杆化的国际原油市场上早已完成布局,油价上涨或下跌,它们都大可通过金融市场上的对冲套利,而这种抵消风险的做法,却是在金融领域饱受制裁的俄罗斯、伊朗,债台高筑、信用值几乎“归零”的委内瑞拉,和乱作一团的利比亚所难以仿效的。在这种“不对称”市场格局下,伊朗等国越着急,“海合会”的国王、埃米尔和亲王们就越不会着急——更何况伊朗核谈判再陷僵局,下一轮会谈可能推迟到明年7月,而俄罗斯所面对的一系列危机,则更看不到缓解的希望?
自油价开始暴跌,各种各样版本的“阴谋论”就不胫而走,这些“阴谋论”的说法耸人听闻,却未必有多少真实性,但至少工业化国家和“海合会”国家一样,是乐于看到油价下跌,以及油价下跌所产生的各种综合效应的。冬季将至,欧洲进入需消耗大量能源的取暖季,而美国则本就是全球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它们当然也都不着急。
正如许多分析家所言,在杠杆度极高的国际能源市场,仅仅看到欧佩克或非欧佩克的产油国,和G7、G20里的石油消费大户,仅仅看到供和需,是不足以准确研判油价走势的,还应密切注视对冲基金和机构投资者的动向。然而这些和油价关系密切的“看不见的手”,近期对油价的态度却是“看得见”的:AgainCapital LLC和S&P等对冲基金不断释放“27日欧佩克大会将不可能就限产保价达成共识”的冷风,而高盛(GoldmanSachs)则索性直言“欧佩克大幅减产保价‘不符合欧佩克自身的利益’”——这实际上等于公开表示“欧佩克大幅减产保价不符合我们的利益”。
种种迹象表明,本次欧佩克峰会将很难就减产保价/限产保价达成一致,或如前卡塔尔石油大臣阿提亚(AbdullahBin Hamad Al Attiyah)所坦言“就算通过个什么,在当前形势下也是一纸空文”。当油价一度逼近150美元/桶之际,欧佩克并未能就“增产压价”达成过什么妥协,遑论相反。
必须指出,即便油价跌到70美元/桶下方,就欧佩克诞生以来的油价波动轨迹看,仍处于绝对历史高位线上方,事实上人们曾长期坚信,油价不应高于40/50/60美元一桶,只不过如今许多人已习惯于100美元/桶的单价,并渐渐将之当作理所当然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