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铁男案反思“人上人”教育

2014年12月22日09:54  新闻专栏  作者:熊丙奇  
很多人对刘的自述和“育儿经”嗤之以鼻,然而,类似的情形在现实的学校和家庭中比比皆是 很多人对刘的自述和“育儿经”嗤之以鼻,然而,类似的情形在现实的学校和家庭中比比皆是

  10日,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受贿案作出一审宣判,对刘铁男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一篇报道透露,刘铁男自述幼时穿带补丁汗衫被歧视“伤了自尊”,因此虚荣心强,好面子,还描述了刘铁男的“育儿经”,文章透露,刘的儿子刘德成记得:小的时候每次我爸骑车带我去奶奶家的时候,都不走大路,都串胡同,跟我说这样近,做人要学会走捷径。每次在路上我爸都会教导我,一定要有出息,要做人上人,这样才能过得好,才能受人尊重。

  很多人对刘的自述和"育儿经"嗤之以鼻,然而,类似的情形在现实的学校和家庭中比比皆是,这是很值得所有教育者、家长反思的。

  从刘的自述故事,大家更多关注刘的价值观、人生观是怎样错位的,却没有去追问谁造成其价值观、人生观错位。在笔者看来,官员、教育者难辞其咎,据报道,刘上初中时,一次迎接外宾活动深深地刺痛了刘铁男。“当时我们在长安街列队迎宾,开始我作为学生干部站在第一排,但外交礼仪人员检查时,因我穿着带补丁的白汗衫,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我调到最后一排。”刘铁男说,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觉得穷就没人看得起,就会被人轻易伤害,就没有地位,就没有尊严,虚荣、好面子的思想开始在他内心深处滋生。

  这是比较真实的心理活动。必须意识到,针对未成年学生的任何歧视性行为,都可能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当年刘遭遇的就是歧视,如果活动组织者,看到其打补丁的汗衫,不是把他调到队伍最后,而是对他说,你真棒,刘的价值观就不可能"扭曲",甚至可以说,他后来形成的价值观,不就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吗?----嫌贫爱富,只看衣冠不看人。

  刘求学的时代,我国没有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后来社会意识到尊重未成年人格、权利的重要,国家也制定实施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可是到今天为止,侵犯未成年人格尊严的歧视性行为还屡见不鲜,从轻处说,这会影响把学生培养为有健全人格的公民,从重处说,就是在制造犯罪,包括未成年犯罪,多与缺乏积极的教育引导,被学校、家庭和社会歧视、伤害所致。

  刘对孩子的家教,则是对别人在自己身上"教育"的"传承",据报道,“刘铁男的教诲在儿子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让他找到了一条最便捷的成功之路,这就是利用父亲职务的影响力、手中的权力攫取金钱。”这是教育问题的可怕之处,教育具有代际传递的作用,上一代的教育可以长远影响几代人,因此给人健康、积极的教育,关乎社会、国家的未来。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要培养"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可是,我国迄今为止的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在倡导做"人上人",这本质是特权和等级教育,会引导学生追逐特权,而忘记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社会公平,公民平等与自由。

  在成长为"人上人"的路上,成功学极为盛行,对于普通人来说,成功学的主题是刻苦、奋斗,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国大中学校的励志教育,学校把学生分为优生、差生,都是这种教育的现实体现。而对于官富特权人家,则用特权继续捍卫二代的"人上人"地位,在升学、就业、生意往来中的权钱交易,在权力缺乏制约的环境中日长夜大,直至疯狂到不择手段。

  这是对每个人都可能产生伤害的教育,哪怕哪些特权获得者、拥有者,今后也会为追求特权的不择手段,滥用权力的贪婪交易付出代价,以及陷入特权丧失被他人歧视的困境。只有公平、公正的社会、教育,才能保障每个公民的权利。

  现代社会不应有"人上人",每个人有一样平等的人格尊严。必须消除特权思想和特权教育,教育应该回归为关注每一个受教育者,让每个受教育更加完善,而不是把教育作为社会分层、公民分等的工具。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刘铁男 教育 价值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