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外滩最委屈的人

2015年01月23日10:25  新闻专栏  作者:王海涛  
上海外滩2015跨年夜发生严重踩踏事件 上海外滩2015跨年夜发生严重踩踏事件

  文/新浪专栏 王海涛

  外滩是个很美的地方。

  殖民地的遗迹,让这里显得精致。是的,中国被殖民过的地方,大多保留了一些精致。这似乎有赞美殖民之嫌疑,但是,觉得美的,不只我一个,可能还包括即将被撤职的上海市黄浦区区委书记周伟、区长彭崧。

  这两位官员,在2014年的最后一个晚上,在外滩一家高档餐厅,用公款吃了一顿饭;另外3位作陪的官员,应该也在后悔莫及中开启了他们的2015年。

  当夜,外滩发生踩踏时,这5人,在外滩精致的建筑里用餐。听闻发生事故,他们没结账就赶往了现场。这场饭局花费2700元,相当于人均540元。

  2015年1月21日,调查报告公布,区委书记、区长“被建议撤职”。那个饭局,成为他们失职之外的重要“罪证”。

  如果,那个晚上,风平浪静,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个饭局。

  其实吧,我一点都不关心这个饭局,这个饭局的“重量”,在我看来,就是一根稻草,只是由于它不该发生在“另一件事”的同时,而显得极为沉重。

  所谓“另一件事”,就是当晚发生的踩踏——上海官方的调查报告,把这期踩踏定性为“一起预防不足、管理不力、处置不当而引发重大伤亡的公共安全事件”——简单说,就是定性为“一个事件”。如果非要较真的话,此前,凡是将此事报道为“踩踏事故”的媒体,都涉嫌“报道失实”。

  咬文嚼字,事件与事故,前者中性地表达发生了一件事,无感情色彩,而后者,则意味着灾难、问题、变故、意外。

  对于这个“事件”,上海市副市长周波代表市政府做了表态。他的话,充满感情,“我们无比痛心、极其内疚、十分自责”,“对遇难者深深哀悼”,“对遇难者家属、伤者及受伤者家属表示深深歉意”,“对全体市民表示深深愧疚”。

  这种口头上的痛心、内疚、自责、愧疚以及各种不知深几许的深深,你信不信呢?我是信的,相信的程度,如同相信那个晚上,外滩发生了“一件事”一样。

  中国每天发生很多事件,每天都有新的事件,覆盖旧的事件,或轻描淡写,很快被遗忘,或轰轰烈烈,也依然很快被遗忘。由于同样的事件太多,后来发生的,便不如前面发生的令人震惊了。

  比如,2004年2月5日,北京密云发生的那起踩踏,曾经导致37人死亡。当年11月,法院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判决的时候,对这个“事件”的表述,是“特大伤亡事故”。

  过了10年,外滩的类似事件,就只是事件了。我不知道官方将一件事表述为“事件”和“事故”,会有多么大的区别。是不是,事故需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而事件则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截至目前,看到的报道,对于相关责任人,承担的都是“管理责任”,被建议追究的,都是“党内处分及行政处分”,那么,他们付出的代价,将只是撤职或记过。

  谁为这个“事件”承担最大责任并付出最大代价呢?当然是那36个人,他们的错误是在那个晚上去外滩凑热闹,他们为这个错误付出的代价,是他们的生命。

  或许,在上海的官员看来,那个晚上,是外滩那些蚂蚁般的人群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自寻死路”,让上海的官员们承担了“连带责任”。

  或许,黄浦区的区委书记和区长会觉得,他们才是最委屈的人——他们为那一群“跨年不要命”的人们,极有可能陪葬他们的“政治生命”,连带那个并不昂贵的饭局,2700元的饭局,人均540元的饭局,在公务员即将涨工资的背景下,甚至显得挺便宜的,但注定将成了他们的人生污点。

  想到此,你是不是觉得他们有点无辜?——是啊,他们又不是外滩上的那群人“选出来”的,他们为什么要为那些人负责呢?

  (海涛评论)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外滩 踩踏 责任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