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98辆国家和中央机关公车在北京新发地汽车市场起槌拍卖。这是中央机关公车第二场拍卖,共成交786.6万元,高出总起拍价格344万,溢价率高达78%。高溢价的公车拍卖,与此前的“白菜价贱卖”完全是两重天。有现场拍卖者告诉记者:“都是领导坐过的车,以后商务应酬还是很有面子。”(1月27日《第一财经日报》)
两场公车拍卖仅隔一天,所拍卖公车的溢价率又继续上升———由71%上涨到了78%。第一场拍卖,一口气拍下9辆公务车的人说这些车有收藏价值;第二场拍卖,收藏价值在瞬间变成了实用价值———“领导坐过的车有面子”。也正是这一句很阿Q精神的“面子论调”,为这些二手公务车增值不少。
这是一个要面子的社会。官场当然需要面子。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官员的座驾以及官员的身份,代表了整个社会的面子。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在公车改革之前,当我国还没有进入汽车社会之时,官场率先于民间进入了汽车社会,或者说普通家庭还买不起车的时候,是官员最先配上了公车以及专车,甚至于,领导干部的孩子上下学,都有公车接送。虽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了“省部级以下干部不准配专车”的明文规定,但官员的面子仍然非常强势。
奥迪这样的高档车,帕萨特、雅阁、凯美瑞这样的中级车,丰台、柯斯达这样超过百万的商务客车,都成了政府用车采购目录里的常客。而且,政府公务用车从来不买低配车。相比于私家车最流行的标配,“领导坐过的车”确实非常有面子。
“领导坐过的车有面子”是一句大实话。这句实话后面,是公众对于官员光鲜外表与特权享受的一种膜拜,同时,也有许多的不满情绪。值得庆幸的是,正在进行的公车改革,正在还原一些基本的价值次序,比如,在用车上面,社会中哪部分人才应该代表面子?是官员,还是老板?
也就是说,如果中央部委及各地推动的公车改革,真能确保“副省级以下领导干部不配专车”这样一条规定得到落实,则公务用车和面子问题,会实现彻底分离。即便现在在公车拍卖现场还得不到体现,但这一天迟早会到来,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载燕赵都市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