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同考是行政治校的结果

2015年02月08日11:10  新闻专栏  作者:熊丙奇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熊丙奇

师生同考在长期的行政治校的环境中,我国中小学早已不是教育家办学,而是行政办学

  1月29日,江苏邳州运河中学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高三年级组第一场模拟考试。特别之处在于,40岁以下的高三年级教师和学生们同场考试,意外的是校方的这一举措引起教师的反感。据知情人介绍,在第一场语文考试中,多数教师交了空白的答题卡。在第二场数学考试中,一位教师甩笔而去。事后,因为交了白卷,一位教师被停课。记者获悉,被停课教师已接到通知复课。校方一名负责人说,这只是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的一次业务练兵。(现代快报2月6日)

  其实,早在2012年,江苏就有中学要求老师和学生一同参加模拟考试,引发争议。当时虽有部分网友赞成这一做法--学生一直在考,让他们的老师也体验一下考试有何不可,但是,几乎所有教师都反对这一做法,认为这是对教师的不尊重,是在变相对教师进行测评。按理,在这一次争议发生之后,学校在推出师生同考措施时,就应该谨慎,而不能再把这种形式作为所谓的创新方式。

  有人对交白卷抗议的教师行为不理解,质疑他们是担心考不过学生。这根本就是不了解教师职业的表现,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在考试中考不过学生,实在太正常,认为教师如果考不过学生就很丢脸,这连基本的教育常识也不具备,是在丢教育的脸,你让中科院院士和自己的学生一起考试,院士也考不过学生--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不同,对教师可以进行考核,但不能采取让教师和学生同考、答题的方式。

  师生同考有两大问题。其一,这是用行政手段考核教师,而不是由教师进行同行评价,对于师生同考,教师反应激烈,那么,学校为何不听教师的意见,却要坚持推进?这显然不尊重教师队伍的意见,是行政领导强加的结果,这无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反而让教师因感到不被尊重而心生倦怠。

  其二,这暴露学校狠抓学生升学成绩、升学率的功利办学本质。前一次师生同考的新闻,发生在中考模拟考中,这一次则发生在高考模拟考。学校此举的意图,是希望通过老师亲上考场,营造全校重视升学迎考准备的氛围。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一直强调,要推进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但现实之中,违背教师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做法,比比皆是,教育部门和学校行政领导,总是随心所欲地对教师提出一些要求,折腾教师。要改变这种情况,首先,必须切实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学校有自主办学的空间,不是围绕行政指标、行政考核办学。其次,要在学校内建立现代治理结构,实行民主管理,对于教育事务,要建立教师委员会,由教师委员会进行管理、决策。类似教师和学生一起考这样的做法,就应该由教师委员会决策。如果有这样的办学机制,类似的争议现象就根本不可能在学校中出现。

  在长期的行政治校的环境中,我国中小学早已不是教育家办学,而是行政办学,于是在学校管理,教师评价中,几乎全是行政思维主导,如此继续发展下去,教育家精神难以在学校中出现,学校的功利办学情况会加剧。这必须引起重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教师 学生 同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