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不等于有知识

2015年02月21日16:02  新闻专栏  作者:顾则徐  
当官不等于有文化 当官不等于有文化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顾则徐

  江西省政协副主席许爱民是中纪委送给这个春节的一个话资,不过,这一话资的题目跟以前公布的副省(部)级以上官员大贪大恶不同,其定性是“严重违纪”。尽管指称其“严重”,但不管怎么个严重法,主题词毕竟只是“违纪”,许爱民还保留有副处级职务,二三年后退休可以享受比较平民而言很不错的待遇,对于他个人算是不幸中大幸。

  按照媒体所已经披露的信息,许爱民的违纪主要是两点:一,一家之中四个政协委员;二,“骗”了个“陶艺大师”的称号。两点之中,舆论似乎对前一点比较不满,对后一点则还有“见仁见智”的宽容性意见。然而,我以为恰恰是后一点才不允许宽容,因为前一点还可以用狐疑的眼光看待,后一点则是洞穿了社会价值的底限,是不能被接受的。

  许爱民所谓一家四个政协委员,包括其女儿、女婿等。政协是当今中国一大特色,它是一个高级别机关,但性质又不是权力机关,委员有专职、非专职之分,非专职委员并不属于官员。除许爱民本人外,他的女儿、女婿到底属于专职还是非专职委员,目前媒体信息并不清晰。假如都是专职委员,其疑问除了是否按规定提拔外,就是一个都聚在许爱民羽翼下是否妥当问题。假如不只是在江西范围,女儿是东北的委员,女婿是西南的委员,春节一家子相聚好像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委员会议,许爱民一门四委员恐怕并非算是稀奇事情。

  不过,即使并不稀奇,一当摆到公众面前,一门四委员在当下比较容易引起“民愤”。在一个官本位意识社会,必然有两个方面的意志冲突,一方面官员会追求垄断官职,另一方面则弥漫着打破、反对这种垄断的社会气氛,尽管垄断现象实际上无时无处不在。然而,平下心来理智看待,一家子当官本身未必就是恶的。人类至今绝大部分文明史流行的是父子官,贵族制度早就打破并建立科举制度的中国,在这方面比西方远要弱化,一方面总是富贵不过三代,一方面则强烈希望能千秋万世。八旗、绿营制度在中国是日益腐化,但父业子承在普鲁士则造就出了职业素养最高的军官阶层。问题不在于一门皆官本身,而在于为什么当官、怎么当官。

  官只是一种职业,如果以为当了官,知识、道德就高于平民,那么,当官就是恶的。尤其恶的,是当了官就试图窃取知识、道德。所以,许爱民“骗”了个“陶艺大师”称号才是最恶的,因为他窃取了本不属于官的知识、能力符号。

  中国社会尽管有官本位意识,但数千年文明史的基础并不建筑在这种意识之上。中国自古就是把官位与知识、能力相区分,有知识和能力的人可以获取官职,但不能反过来,不能把当官的人视作为就是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尽管八股文是迂腐的,但八股文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掌握这种知识形态的人可以做官,然而做官的人并不就等于掌握了八股文,这叫不学无术。不学无术依然可以当官,之所以能当官是恩赏、荫庇、捐纳。不学无术的人可以通过功勋当官,可以通过父荫当官,再不行可以交笔钱为财政作贡献当官,但如果做假搞八股文给自己戴上一个有知识的高帽子,那就不仅不能当官,而且要杀头。

  这是什么?这是中国文明史中吏治的底限,也是社会价值的底限。观之于历朝,吏治之败坏,社会之堕落,无不跟这一底限被洞穿有密切关系。历朝的人们都可以充满热情地当官,但大儒可以教导乃至叱责官员,如果当了官就以为自己是一个比大儒还大儒的人物了,去教导、叱责大儒,就必然为天下笑,吏治及社会一定就秩序紊乱,或腐化。

  2015年2月18日

  2015年2月21日发表于南方都市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当官 委员 中国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