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抢支付宝“红包”,刷的何止存在感?

2015年02月17日09:34  新闻专栏  作者:王石川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王石川

抢红包抢红包

  “钱包君从坑里艰难的爬出来向大家道歉了。”2月11日下午,对于当日上午支付宝首场抢红包活动消费者体验差的情况,支付宝在微博致歉,并宣布,为抚慰大家“受伤”的心灵,在16时第二场抢红包活动上,追加1200万元预算,在该场共发放2500万元现金红包。第二场抢红包活动结束,支付宝内部人士在微信群里问大家:“这轮抢到的概率应该高于上午了吧?”尽管如此,用户依旧吐槽声一片。(澎湃新闻2月11日)

  支付宝首炮搞砸,并非阳谋,把网友当猴耍,给支付宝熊胆它们也不敢调戏用户;也不是出尔反尔,吝啬那几百万红包,它们不差钱。真相确有可能是,出现了“交通事故”,如支付宝所称,这是因为在第一秒涌入了太多用户,触发了系统的限流保护措施,导致当天上午活动还有300万现金红包未发出。为了进一步取悦用户,笼络人心,它们追问预算,亦可反证这一点。

  土豪发红包,当然不是行善,这是一次正常的营销手段,为了抢占乃至扩展移动支付这块大蛋糕,通过小恩小惠增加用户黏性。明知如此,用户为何仍然乐此不疲,抢不到红包骂骂咧咧呢?在现实语境中,抢红包已不是纯粹的经济学话题,还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等等。人们之所以愿意参与这次抢红包游戏,起码有六大因素。

  一是图喜庆。支付宝推出的首场抢红包活动,选择的时机显然用心良苦,即传统的小年。“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小年到了,就正式进入过年的节奏,无论网上网下,已有喜庆气氛,发红包活动无疑让喜庆气氛更热烈。而用户抢红包,图的就是喜庆。无论抢多抢少,只要在小年这个特殊日子里抢到,就会乐开怀,就有了象征意义。

  二是凑热闹。抢红包就是图个乐,恐怕没有多少人奢望抢个几千、几万的红包,更不会靠抢红包发大财。别说抢不到,即便抢到了,也多是几元或几十元的。现如今,谁还缺这点小钱?抢红包未必是图钱,但是大家都在抢,自己不抢似乎就边缘化了,像笔者这种人一开始冷眼旁观,但看到周边人都在抢,就按捺不住,也想跃跃欲试了。

  三是试运气。尽管有人总结出抢红包秘诀,甚至还有媒体列出抢红包攻略,但抢红包毕竟靠的是运气,有时就像买彩票,谁能担保自己一定中大奖?正因为靠运气,就有了无限可能性。“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抢红包亦是如此,万一抢到大一点的红包呢?抢到了大红包表示有好运气,抢不到了也没啥,吐吐槽也就过去了。

  四是玩游戏。玩游戏的一大特征是强调参与,这种体验无论是好是坏,用户参与其中,都会有满足感,甚至充满惊险、刺激。更何况,抢红包游戏中一些明星也摇旗呐喊,明星的粉丝就更有动力参与,也就更能形成一种被征服、被熨帖的互动。其实,那些明星不可能与粉丝们一一互动,但号召粉丝抢红包,就让粉丝们产生强烈的参与感与满足感了。

  五是吃大户。除了支付宝,QQ、微博、陌陌也加入了混战,它们都是不折不扣的土豪。“一个富人得势的世界,仍比一个只有得势才能致富的世界要好些”,土豪发财了,让穷人们也沾沾光实在是件讨喜的事情。而对于用户来说,吃大户很过瘾,也是传统,不吃白不吃,吃了不白吃,再说这些土豪之所以暴发,也离不了咱用户们的支持。

  六是刷存在感。2月11日,无论微信朋友圈还是微博,几乎已被抢红包刷屏。抢钱刷,抢后刷;抢到了刷,没抢到了也刷,刷什么?实际上是刷存在感,表明我没有缺席抢红包游戏,表明自己没有失语,表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互联网时代,沟通更便捷,但网友更容易孤独,也更容易失落,不停地刷屏,不停地说一些无意义的废话就是为了刷存在感。

  当然,抢红包的背后还有更多的综合因素,但很显然,土豪们推出抢红包活动,客观上将社交、习俗、游戏融为一体,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和商业性等特点,各有目的,各取所需。而对于用户来说,在抢红包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信息安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否则就乐极生悲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红包 支付宝 活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