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赏樱账本”背后是高校经费公开问题

2015年03月30日10:07  新闻专栏  作者:王传涛  
武大樱花成为每年武汉赏春的“景点”之一 武大樱花成为每年武汉赏春的“景点”之一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王传涛

  今年武大“樱花观赏券”延续去年价格,为20元一张,游客最多时一天接近20万人。这也引来了网民质疑:每年赏樱人数近百万人次,门票钱得有两千万元了吧,钱去哪里了?对此,武大党政办公室主任钱建国向记者解释说:真正通过买票进来的游客只占约三分之一,学校只是利用樱花开放期间收的钱,来支付樱花开放前中后期所投入的管理、维护等人工费和基础设施费,2014年年武大门票收入约300万元。(3月29日中国新闻网)

  要致富,先种树——这句曾经在农村地区广为流行的致富宣传标语,没承想却成了网友们调侃名校武大的揶揄之语。然而,调侃背后却是广大网友对于武大门票收入不透明的种种质疑。而面对质疑,武大的官方回应和网友们的预想也并没有二致:一是,大量游客不是买票进来的;二是,维护费和基础设施费很贵,尤其人工成本高……因此,武大没赚多少钱。

  这样的逻辑,其实并不能解释得通,因为,赚多赚少和公不公开门票收入及学校财务情况,完全是两个世界的问题。武大需要公开赏樱花的门票收入,是由其学校性质决定的,而不是由赚多赚少决定的。更要明确,武大是公办学校,所有资产都是国有资产,将作为国有资产的校园营销成景点并收取门票,这就让一所学校走向了经营,这完全背离了一所大学的公益本性与教育属性。

  其实,已经把校园经营成景区的武大,只是较其他学校早坐在了风口浪尖上几天而已。公众的确在质疑武大,但公众也是在质疑我国所有的大学。武大和其他所有的中国高校都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即作为有一定行政级别的事业单位,需要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的有关规定来公开相关财务情况,这与赏樱花还是赏桃花没有关系。简单说就是,作为事业单位,武大没有理由不公开财务情况;同时,作为有一定权力和有一定职务消费的校领导,更应该主动公开学校的“三公”消费情况;此外,我国许多大学都有自己的校办工厂、校办企业,对于这些容易形成小金库的领域,更应该向公众公开一些财务数据。

  2014年7月份,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其中明确,除了清单列出的信息外,所有的高校要对招生、财务、人事等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重点领域信息,进一步细化内容、明确范围,细化到具体条目。应该说,高校公开预决算数据、“三公”经费及其他相关信息,是上级部门的刚性要求,而不是可公开也可不公开的小事。对此,各个高校都应该有明确的认识。

  然而,我国高校在公开相关经费及信息方面作的并不尽如人意。2013年,公益人士雷闯依据相关制度和法规,先后向全国113所高校寄出信息公开申请信,申请公开“三公”经费各项支出的具体金额,结果仅收到40余高校回复。今年1月份,河南在读大学生葛伟向媒体报料,称其于自去年始向113所高校寄出挂号信申请公开“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但截至目前只有44所高校给出回复,已回复公开或通过网站公开其“三公”经费的高校只有30所。应该说,许多高校的管理者,仍然对于信息公开尤其是财务公开持敌视态度。

  质疑武大的“赏樱”账本,其实也是在质疑当下我国整个教育体制信息不透明、甚至拒绝公开“三公”经费的现状。因此,不只是武汉大学,包括我国所有的大学,现在都应该思考一下高校信息公开透明的问题了。大学是社会价值的引领者,也是价值溃散时的最后守卫者,既然我国要致力于“让有权者不再任性”,那么所有的大学就必须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歪。

  载兰州晨报。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武大樱花 高校 账本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