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观众为何不需要黄渤和徐峥

2015年05月21日14:09  新闻专栏  作者:单士兵  

  刚刚看到一组关于中国电影的官方成绩报告——2014年尽管有69部中国电影(其中合拍片43部)销往境外,但海外票房收入仅为区区18.7亿元人民币,不及美国电影《变形金刚4》一部影片在中国的票房(19.79亿)。而去年的国产影片票房冠军《心花路放》(11.67亿)的美国票房却仅为74961美元。

  这两年,随着中国对好莱坞电影引进名额扩大,国产片在本土市场很难摆脱好莱坞影片同档期竞争,表现可以说是节节败退。现在看来,国产片不仅在本土市场对好莱坞影片没有抵抗力,拉出去练练后更加证明,在海外市场是溃不成军。

  面对这种情况,有人发出感叹——“为什么美国人民不认识黄渤和徐峥”。的确,在中国,黄渤和徐峥太火了,完全配得上去问“天下何人不识君”。一部《心花路放》,是中国人民在春节期间的“心花怒放”,更让片商们到第二年都可以接着“心花怒放”。不只是《心花路放》,还有《泰囧》,火爆到令电影人和看电影的人,都懵了,傻眼了,这种片子弄到10多亿票房,说是抢钱真不算过分,这样的文化囧事,估计让美国人民也会感叹,“我也是醉了”。

  《泰囧》、《心花路放》都是公路喜剧片,也算是美国人比较习惯的电影类型。可是,到美国人那里,人家根本不埋单。几万美元的票房,完全就是在拿钱打脸。打谁的脸呢?要我说,打的不只是黄渤和徐峥的脸,而是中国电影人的脸,中国观众的脸。不要再简单以为这是美国人民的傲慢与偏见了,他们不认识,也不愿意认识黄渤和徐峥,说到底,也就是他们不需要黄渤和徐峥传递的那些低等次的文化价值。

  我一点都不认为,在中国火遍天的《心花路放》到美国不受待见,是因为汉语在海外属于“小语种”,汉语电影是“小众电影”。配音加打字幕,都属于最简单的技术活,不值得一提。我也不认为,美国人民不认识黄渤和徐峥,就是因为这两位中国笑星在美国没多少粉丝,不能靠他们特别的“颜值”去吸引观众入场。反过来去想想,很多人去看美国电影,也还真不是冲着美国佬有好肌肉,美国妞有好身材的。就像我对很多美国电影的主角名字都记不得,比如,横扫中国市场的“阿凡达”是谁扮演的,我现在也不知道。而且,“阿凡达”里面那些形象绝对算不上是帅哥美女。更何况,美国有好多甚至不是人演的电影,也让人挤破头去看,比如动画片,很多年前《狮子王》就已经让人感觉棒极了。

  必须承认了,中国电影在本土被好莱坞影片打得灰头土脸,到海外输得惨不忍睹,不要怪技术,而应该怪思想。想想同样是公路片,凯鲁亚克著名的《在路上》,就红遍世界,打动人心的,还是可以从中透视出美国“垮掉的一代”的精神原色,看到那些探索个人自由实现的价值。而像《泰囧》、《心花路放》这样的电影,到处都是脑残的搞笑,无处不在低级的猎艳,这样的劣质价值取向的影片,自然也不能以文明和价值观的力量,去让美国人民点赞了。

  说到底,美国人民不认识黄渤和徐峥,还是美国观众不需要黄渤和徐峥,不需要他们的“调性”,不需要他们的文化。当然,中国人民其实也不应该需要黄渤和徐峥的,遗憾的是,他们长久吸食这种低级文化食品的毒,已经进入价值迷茫状态,越来越需要在黄渤和徐峥那里,为浮躁精神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黄渤 徐峥 美国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