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没有疯,吴晓波受惊了

2015年05月20日09:36  新闻专栏  作者:王海涛  

  5月18日夜,一个素未谋面的资产管理公司的老总,给我留言:怎么看大盘?

  19日早上,看到吴晓波的一篇刷屏文章《吴晓波:疯了》。读到第一句话,我便笑了:当暴风科技的涨停板记录达到20个的时候,至少有四位互联网老兵打电话给我:“晓波兄,你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嘛,现在的市场到底怎么了?”

  搞资产管理的人问我这个写评论的,搞互联网的老兵问吴晓波,这都说明,相当高层次的“业内人士”,已经不懂眼下的市场。这就如同,身经百战的士兵问农夫,接下来的仗还如何打一样。

  吴晓波洋洋洒洒写了2000多字,我从中就读到了两个字:泡沫——这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资本泡沫运动,市场疯了。

  我的读后感是,股市没有疯,但让吴晓波受惊了;念及此前他感慨不本土实业企业缺乏“马桶盖精神”,他确实难以接受资本市场如此波澜壮阔。

  关于什么是泡沫,格林斯潘同志说过,“泡沫是很难确定的,除非它破了”。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你不知道泡沫何时破裂,你呼喊泡沫严重有毛线的意义啊。

  在中金首席经济学家梁红看来,用泡沫解释市场是一种“无知”。她说:如果我用泡沫来解释市场,等同于表示我其实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两个字可以让我们逃避解释和理解的责任。现在A股市场大幅上涨之后,有些评论者开始各种关于泡沫的评论,在我看来,很多人在用“泡沫”两个字来掩饰“其实我不懂”,或者“我不想搞懂”。

  吴晓波不是专门研究股市的,而是一个财经作家,有情怀,有高度,有使命感,面对这样的市场,他用“泡沫”和“疯了”来描述当下的股市,与他的身份非常契合。

  那么什么是泡沫呢?有人给出这样一个比喻,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泡沫,是生命诞生的过程中,数亿个精子,竞逐一个与卵子结合的机会。没有这个疯狂、盲目视死如归的过程,就不会有新生命。

  市场上,数以亿计的散户,都是抱着“获得新生”使命,奋勇向前的。

  前天一个炒股小白告诉我:“昨天刚入市,本金25万,当天赚了9000多。我还有必要上班吗?”有这样的真实故事作为注脚,35个涨停,又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呢?

  让吴晓波受惊的当下的市场,不过是出现了一次阶段性的“通货膨胀”而已。大通胀预期发生的时候,酱油醋卫生纸都有人大量购进的。何况,股票,比酱油醋卫生纸更便于存放呢。

  把这个市场理解成一个菜市场就行了,菜的价格与菜的品质往往关系不大。比如,老板已经不之所踪的湘鄂情,不,如今已经是ST云网的那个公司,成色够差了吧,据说最近有人觉得它的“壳”很漂亮,说不定它的价格就会一飞冲天。

  在具有中国特色的菜市场,既有中国特色的卖菜制度,又有中国特色的买菜心理——这个心理就是不愿意相信、也无法相信未来。

  几乎所有的人,都觉得明天有极大不确定性,因而总在恐慌之中。这种恐慌心理,表现在股市上,就是没有人相信所谓的长期价值投资。大家的心态是,看到大势趋好,疯狂紧跟害怕错过财富列车;听到风吹草动,你跑我也跑互相踩踏尸横遍野。只相信眼前,不相信未来,这是残酷现实逼迫出来的生存法则。

  所以,当此之时,提醒泡沫,从学术层面和现实层面,都是毫无意义的——吴老师的《疯了》被刷屏这一天,沪指大涨逾3%。

  事实上,如果真的有泡沫,那既是股民需要的,也是国家需要的。眼下 要一场牛市来化解一些问题。洗洁精和洗衣粉,只有泛出泡沫,才能把那些问题——污渍化解并带走。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这样的泡沫。值得有些人骄傲的是,曾经不止一次成功地用泡沫洗去一些难题。

  当然,一定会有大量的股民的钱顺便被洗走的,但只能认赌服输。因为,御赐的赌场门口,悬挂着10个字:股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吴晓波 泡沫 股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