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网店“卖学生”,这个可以有!

2015年07月04日09:08  新闻专栏  作者:傩送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傩送

  7月2日,昆明学院校长何华在毕业典礼上面对4500名师生宣布淘宝“昆明学院人才店”成立,这意味着昆明学院首批优秀毕业生将通过这个平台求职。据悉,这也是国内淘宝首家人才店,也意味着首批高校毕业生以“商品化”形式亮相。(《春城晚报》7月3日)

  打开淘宝“昆明学院人才店”,首批“上架”的65名毕业生统一身穿印着昆明学院Logo的T恤,这些毕业生分为4种人才类型,每位毕业生“标价”1000元,宝贝数量自动默认为5件,如企业有意“拍下”,可在线联系卖家……所有这一切,都是我们熟悉的淘宝模式,只是卖家推销的“宝贝”是一群活生生的人——这在中国电商发展史上,也算得上是开天辟地头一回了。

  学校以开网店方式来推荐自家毕业生,确实是另辟蹊径,一时舆论哗然。对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免不了有人说风凉话。有人就说了,把学生当商品卖,这分明是在哗众取宠;还有人说,这样做根本就不管用,在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状况下,用人单位连投递的简历都看不过来,哪里还会劳神费力地去淘宝搜索人才?

  所谓网上“卖学生”,不过是把校园招聘搬到了淘宝上。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就是学校制造出来的教育产品,待价而沽又有什么不可以?至于说管不管用,依我看,这一招对用人单位而言,比看简历要有吸引力。“人才店”里不仅会用文字和图片展示毕业生的成绩、成果,还有视频可让“买家”看到“宝贝”们表演各种技能,这种真人秀差不多就相当于面试了。新闻中说,截至7月2日下午17时30分,“人才店”当日总流量就超过了11万人次,被收藏宝贝数为26个,待付款宝贝已经有13个……堪称人气爆棚。

  淘宝“人才店”开张,在我看来至少有三重积极意义。其一是,借助“互联网+”这一新兴商业模式,将传统的人才招聘活动从线下转移至线上,大大节约了有关各方的人力和财力成本。高校毕业生免去了四处赶场、舟车劳顿之苦,只需坐等“买家”上门;用人单位也不必要到校园摆摊吆喝,鼠标轻点即可按图索骥,寻找自己心仪的人才。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因此变得经济、环保、高效。

  其二是,“人才店”彰显出高校教育服务理念的提升。高校不能只管“生产”不管“销路”,尽可能帮助每一位毕业生找到谋生的饭碗,也是高校的教育责任之一,而“人才店”无疑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这一渠道不仅关乎就业数量,更关乎就业质量——它充分展示学生的能力和个性,有助于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精准对接。此外,高校在“网售”学生的过程中,也可借助淘宝这个平台了解“买家”及看客对本校学生的评价,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办学思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其三是,通过“人才店”推荐学生有助于就业公平。互联网不仅能提供各种技术手段的创新,还有与生俱来的草根精神。在“人才店”这个平台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是骡子是马,大家都是一样的拉出来遛,这就给寒门子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身能力的舞台。我认为高校在这一点上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更多的“上架”机会留给那些没有能力拼关系、走后门的优秀学生。

  对于开网店“卖学生”的做法,舆论普遍担心会不会泄露学生的隐私、让学生掉进求职陷阱,以及“售后服务”怎么展开等等。很多问题涉事高校其实已经考虑到了,比如不会在网上公开学生的电话号码、家庭地址,如何对“买家”进行身份验证,如何帮助学生与用人单位实现线下对接等。当然,由于是新生事物,可能还存在一些难以预知的风险,但“西瓜甜不甜,只有吃了才知道”,且乐观其成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学生 毕业生 用人单位 高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