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的“亲家”为何不是京东?

2015年08月12日09:04  新闻专栏  作者:刘雪松  
阿里与苏宁的合作体现的是优势互补 阿里与苏宁的合作体现的是优势互补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刘雪松

  阿里与苏宁“成亲”了,有人说是抱团取暖,看来这两家日子都不好过。有人说是逼死京东,纯粹是两个大企业的小鸡肚肠。这种说法,显然属于外行看热闹,都过于天真。

  线上线下,本来就不是誓不两立的两种形态。应该说,各有短板。所以,阿里与苏宁的合作,可以说是商业形态的一次重大调整,它体现的是两种航母的优势互补,或者说是取长补短,资源整合。

  阿里这次的合作,保密工作做得非常严,直到记者到达发布会现场,才知道今天发生这么大的事情。而在这一天的消息发布之前,万达王健林的一句话已经传开来 了,他说,世界变化太快,不融合线上线下,就会被抛弃。话音刚落,阿里与苏宁合作的消息就发布了。所以,与其说是时间点上的巧合,不如说是英雄所见略同。 阿里与苏宁的股票大涨、而京东的股票大跌,说明市场是在用脚股票,投资者是在用钱投票。

  至于阿里为什么选择与苏宁合作,而不是与京东合作,消费者可以参考当初阿里投资足球时,舍弃与身边好友绿城的合作,而突然宣布与恒大足球俱乐部合作的思路。

  从马云与绿城宋卫平的个人关系看,可以说,两大浙商,相互之间的个人感情相当好,2008年房地产遭遇市场坚冰的时候,马云就曾经发动员工购买绿城的房 产,并且提供相应的补贴。但在两大企业要不要绑在一起做生意的时候,马云却有着自己的想法。所以马云宣布与恒大合作时,舆论反应相当错愕。

  而事实证明,马云的选择是正确的。绿城今天的一蹶不振,不是阿里没有合作,而是这家企业本身缺乏动力。其实一个企业最后能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 看的是掌门人的的人品与商业品质。感情归感情,生意归生意,这就是马云的价值取向。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难理解阿里在选择与苏宁合作上的品质取向。

  阿里与苏宁的合作,虽然并没有带来商业形态上的全新概念,但这次互补性的整合,对于线上线上的融合来说,意义相当深远。它终结了两种销售形态水火不相容的 态势,从分道扬镳的对峙中,走向了合作,形成了一种更加适应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模式,也使得多败俱伤的商业竞争恶斗,从此告一段落。同时,既降低了商业运营 成本,又做大做强了企业,最终受益的不只是企业本身,更是市场消费者。

  市场模式,最终是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而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企业的优与劣,是与企业家的质地密切相关的。真正睿智的企业家,最终比的不是商业手法的 步步获利、或者刀刀见血,而是超越具体商业手法之上的、那种看透风云的胸怀与气度。这一点,京东或许还入不了阿里的法眼。

  市场竟然,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每一次分或合,都不可能像旧时战场的版图一样去呈现,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如果企业家、旁观者,只看到竞争与恶斗,看不到一加一等于N的可能性,那么,就很容易被志高者,摔出去老大一截。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阿里 京东 苏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