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剖宫产“抢生”的公共焦虑

2015年08月29日09:58  新闻专栏  作者:王石川  
读懂剖宫产“抢生”的公共焦虑 读懂剖宫产“抢生”的公共焦虑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王石川

  马上又到9月1日开学季,许多家长、孩子们都忙着准备开学事宜,而此时各大医院的产房也是一派忙碌景象,挤满了待产的孕产妇。“8月以来,医院的待产孕妇是平时的近两倍。”深圳某三甲医院妇产科医生说。为了早一年上学,赶在开学前生孩子已经成了这几年医院不足为奇的现象。(详见03版)

  生孩子是一个瓜熟蒂落的过程,这是常识;提前把孩子生下来,对孩子成长不利、对自身健康也有伤害,这也是常识。其实,这些常识无需再深入普及,为人父母者不会不懂。可是,医学常识往往难敌利益盘算,赶在9月1日前扎堆剖宫产,已是近年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

  究其因,在当前的制度设计下,9月1日入学是个硬杠杠,哪怕晚一天出生,也只能晚一年入学。在“晚一年”和“挨一刀”之间,妈妈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是一个令人动容的现实注脚。

  与动容相比,深入骨髓的或是无奈与焦灼。别让娃娃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的标准已经提前到娘胎里了。如果有更多或更周全的求解之道,这些准妈妈料也不会选此下策。如果落到冒犯身体的地步,则反证出妈妈们无投机取巧的资源,无长袖善舞的人脉。

  曾有人提出,可否调整每年秋季入学时间,比如不必拘泥于9月1日?这一倡议初衷良好,但不具操作性。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如果调整为8月1日,会有家长选在7月份剖宫产。只要规则既定,就应敬重,否则规则就沦为橡皮筋,因过于富有弹性而失去公信力。

  最应该反思的是,为人父母者何以如此焦虑?早一年或早一天入学,真的那么重要?按照最庸俗的功利观,先人一步,捷足先登,确有优势,但人生不是短跑,而是漫长的马拉松,提前跑几步,无关整个人生征途。

  著名儿童作家郑渊洁曾说过,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诚然,提前出生,提前上学,看似占了先机,但不懂得储存体力,特别是背离规律,就会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有医学专家调研发现,剖宫产存在诸多潜在危害,一是孩子免疫力低;二是易患统合失调症;三是易患小儿多动症;四是适应能力差;五是令“湿肺症”婴儿增多;六是麻醉对胎宝宝产生影响。如果通过剖宫产,孩子提前入了学却落了队,家长岂非弄巧成拙?

  破解扎堆剖宫产“抢跑”的困境,首先医院应切实负起责任,即是不是剖宫产不应由家长说了算,而应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才可决断;同时也应读懂家长的焦虑,时至今日为何“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如此深入人心,过于功利的应试教育是不是有调适之必要?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剖宫产 焦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