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能责众,就不会有哄抢的土壤

2015年08月30日10:14  新闻专栏  作者:傩送  
南京某地产商放在大厅的礼包遭大妈疯抢 南京某地产商放在大厅的礼包遭大妈疯抢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傩送

  8月23日,河南焦桐高速泌阳段,一辆大货车倾翻,20吨苹果散落后遭当地村民哄抢。现场惊心动魄:村民来了一拨接一拨,哄抢持续了6个多小时,运“战利品”的拖拉机都开来了,车主苦苦哀求、记者不断拍照、警察嗓子喊哑都劝阻不住。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至今,仅媒体公开报道的大规模哄抢事件就多达30余起。在一个自诩“文明之国”、“礼仪之邦”的国度,屡屡发生这样的事情,让人既愤怒又脸红。于是有人感叹,如今这年头世风日下、礼崩乐坏。

  哄抢事件的成因当然可以从多个角度解释。因哄抢事发地多是乡村,故而有网友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这是穷怕了。”但中国发展到今天,再穷的地方也不至于缺几个苹果。另有“理论控”分析,此为“羊群效应”或“破窗效应”,看见别人抢,自己不抢就觉得亏了,当一个人身处集体之中,大家都在做坏事,自己跟着做就不觉得有多么卑鄙,这个时候良心、道德往往不起作用。

  但哄抢是个跌破底线的行为,不仅是逾越了道德底线,更是突破了法律底线。人的行为是要有底线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做违法犯罪的事,这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前提。没有刚性的法律约束,空谈良心、道德、礼仪,就是“然并卵”。

  本周福州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城的事件,一只叫“鸭蛋”的流浪狗被人当众活活摔死了,而摔死它的人据说自己就养了三只狗,之所以要摔死“鸭蛋”,是因为怀疑它“强奸”了自家的母狗。很多养宠物的人都声称自己如何有爱心,但这件事告诉我们,有些人其实只爱自己以及与自己有关的东西,对于“非我族类”实际上并无任何同情心。

  某些人对“非我之狗”的态度让我对所谓“礼仪”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源于儒家思想的“礼仪”其实与现代文明相距甚远,无非是君君臣臣那一套外加一点“推己及人”,比如从爱父母、爱子女推及到尊老爱幼,但世界如此之大,总有推及不到的地方,所以很多时候靠不住。

  河南哄抢苹果事件中,那些无视车主苦苦哀求“留条活路”的村民,相信他们在家里也是孝顺父母、怜爱子女的,若亲戚邻居遇到危难,也是愿意伸出援手的,但对陌生人的态度就截然不同,即便做出趁火打劫、恃众凌寡的恶行,也不会有内疚感。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

  有人将之归结于农村人素质问题,其实城市里也好不到哪里去,就在河南哄抢苹果事件的同一天,南京市某楼盘销售现场,地产商放在大厅一角的礼包遭大妈疯抢,数百个礼包在3分钟内被一抢而光。这些装有大豆油和纯净水的礼包是地产商有条件赠送的,大妈们哄抢礼包的性质与村民哄抢苹果并无二致。如果撕掉“大妈”的标签,这些人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市民。

  我们的社会在某些方面进步得很快,盖起了无数高楼大厦,出国旅行也成为很多人的家常便饭,然而在一些可能更为重要的层面,却停留在前工业社会,甚至是农耕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人们只对亲人、熟人讲道德,只在“别人知道我是谁”的地方讲规则,换了个环境就可能无所顾忌。而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社会,维持陌生人社会有效运转,则要靠法律、契约、信用这样的文明体系构建。设若法能责众,就不会有哄抢的土壤;设若坚持“无罪推定”,就不会有扶老人被讹的事情一再发生。

  所以不要怪“世风日下”,也不要说什么“礼崩乐坏”。世风、礼仪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我们先守好法律的底线,再谈修复上层建筑。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哄抢 礼仪 法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