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到“砒霜治疗白血病”就开骂

2015年09月22日09:21  新闻专栏  作者:刘海明  
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成果得到世界公认 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成果得到世界公认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刘海明

  不平则鸣是人的本能。大鸣大放,则未必可取,因为丢掉理性的约束,随意的“抒怀”就可能乱箭伤人。

  9月19日,2015求是颁奖典礼在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举行,83岁的张亭栋教授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他是使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奠基人,他的成果得到世界公认,成为当今全球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标准药物之一。(中国新闻网9月20日报道)

  论文数量大国,科研数量大国,得到国际承认的科研成果却不成比例。张亭栋教授的这项成果,早在2013年财新网就做了报道:“过去一百年来,中药在世界上(而不仅是中国)起了最大作用三个应该是:陈克恢的麻黄素研究,屠呦呦与523的同事发现青蒿素,张亭栋发现砒霜治疗白血病。”当时有网友评论道:恰恰是这三位,没有得到中国社会和医药界应有的表彰和尊敬。

  得到国际同行的尊重难,得到国内舆论的尊重也不容易。看看这则新闻后面的评论:“说了半天这砒霜到底能治白血病不?”“没有科学依据的中医,靠经验,靠心理治疗达到一些效果。这个东西应该被淘汰!而不是浪费人力财力推广!对中医院的补贴是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很怀疑,喝一瓶敌敌畏,中毒了,再喝一瓶鹤顶红,好了!是这个理吗?”

  砒霜入药,对治疗白血病有帮助。一个科学实践得出的结论,却遭到不少网友的批评,并且批评的矛头转向对中医的仇视。万幸的是,反批评的声音毕竟也有所体现:“这个已经经过西医药学验证,明白药理并向全球推广的!我虽不盲目信中医,但你别为了喷而喷行不?”

  表达权是基本的公民权利,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权利要用好,还得依靠一定的知识和良好的修养。对中医对仇视和谩骂,早已见怪不怪。知道砒霜是剧毒品,把这种物质认定为永恒的毒品。科学家利用砒霜研发新药,就是对白血病患者的“谋杀”,就是利用“愚昧的中医”骗钱,进而否定国家对中医的扶持政策。这样的骂骂咧咧言论,只能说是科学素养和舆论素养缺失的表现。

  信息社会,对公民自身的知识要求更高了。这个高,不是你会用电脑,会玩微信,会开车,甚至会门外语,就可以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特别是对我们这样一个缺乏科学传统的国度、缺乏现代文明修养的国度而言,没事的时候看不出民众的知识素养和舆论素养,遇到点新闻事件,张嘴发表看法的时候,这种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知识维生素”的短缺,可能就暴露无疑了。

  看到一个观点,一个新闻,不问青红皂白,开口便抨击,甚至谩骂,并非那些低学历者的专利。事实上,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甚至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同样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表达观点的门槛低,你有自己点个人的看法也不难,难的是有点耐心,搞清楚你评头论足的事情到底是什么状况。没有这点耐心,看到个事情就冒火,一冒火就抨击,甚至用不雅的语言表达观点。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有这种习惯的人一旦多了,我们的舆论场想不充满暴戾因子都难。

  有话好好说,多点有理有据的分析,哪怕错了,也不丢人;张嘴就一棍子打倒一大片,逻辑不严谨,有理的观点也无法服人。看见砒霜入药就开骂,会是最后的非理性观点表达吗?如果不是,这种局面如何改进,我的态度有点悲观。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白血病 中医 砒霜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