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该实行严厉耕地保护制度吗?

2015年12月12日10:40  新闻专栏  作者:菁城子  
根深蒂固的粮食自给自足思维,导致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土地资源低效利用 根深蒂固的粮食自给自足思维,导致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土地资源低效利用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菁城子

  崔各庄位于北京朝阳东北部,虽说五环之外,地铁15号线就在此庄停站,交通很是便利。紧邻的望京以外国人聚居闻名,近几年成为科技公司扎堆的创业圣地。从名字和行政区划看崔各庄都属农村,从经济发展看它和城区无异——至少未来几年内如此。若不是前几天做耕地保护的资料搜集,我很难相信下面的新闻出自这里。

  2014年8月朝阳区政府网站发出一条新闻,崔各庄乡拆除了几处市场、房屋以及其他非法建筑,拆除面积超过1万平米。拆除缘由很清楚,旨在“全方位恢复耕地和基本农田原貌,进而全面提升地区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地区发展环境。”当年2月国土资源部下发“最严格保护耕地”通知,崔各庄响应要求,为此他们还堪定耕地和基本农田,建立信息库,对每个村、每块地具体使用情况追踪。

  相同事情发生在昌平区流村镇,这里位于六环之外。2014年昌平法院审理了一桩案件,流村镇一个村庄的村支书和村主任,他们将村内耕地违规承包转让,用于开发建设小产权房,犯了非法占用农地罪,被判刑入狱。两名村官十分委屈,因为他们转手土地之目的乃是发展村集体经济。当地村民提交联名信,表示两人政绩卓著,为村里发展做了很大贡献。

  我在网上找到当地违规建设,那里已建成小产权房、乡村生态酒店、老年服务中心、商业街,还有俄罗斯风情园,可谓红红火火。然而他们确实擅自改变耕地用途,触犯法律。“最严格保护耕地”的通知说得很清楚:“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实行严格管理、永久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

  由于城市扩张,北京周边土地变得价值巨大。农民希望分享发展红利,他们将耕地改造成建设用地,建设小产权房,盖酒店高楼,开发成商业街,甚至基本不改变土地用途,只是建设成生态庄园。耕地保护论者死守教条,要求保持土地的耕种用途,即便荒弃也无动于衷。在他们计算的尺度里,耕地的唯一价值就是产粮,天经地义,雷打不动。

  保护耕地的巨大代价被忽视了。农民无法将最重要资源投入市场,享受发展成果,城市人则承担着高昂的房价。在北京经常能看到这种情形,一片巨大空旷的土地上,矗立着几座孤零零的高层住宅楼,从外面看每一层都像鸽子笼。房价高得惊人,它的周边却是一片农田菜地,每年产出少得可怜。很多耕地已经撂荒,农民收入也不高。他们为什么无法分享高房价收益呢?

  这里面就有耕地保护的原因。全国一盘棋保护耕地,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数量由国土部门确定,按配额分配至各省区。各省再如法炮制分至地级市,之后再分配到各县。分粥式配额必然带来旱涝不均,北京这样的地方,每年建设用地的配额完全不够用。

  为了控制超大城市发展,2013年国土部官员说,原则上不再安排500万人口以上城市新增建设用地,大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国土部的说法很明确,就是要“扭转城市周边高产良田被钢筋水泥加剧圈占的局面”。国土部为中国人吃饭问题操碎了心。这就不难理解朝阳崔各庄和昌平流村镇的那一幕。

  被牺牲的除了农民和买房者利益,还有城市发展的无限可能。望京这样的高科技园区,面积可以扩展,周边土地还有开发潜力。新兴住宅和商业街区理当拔地而起,接纳更多年轻人。早年的中关村原本是夹杂坟茔的荒凉农田,现在它已成为中国的硅谷。北京有很多繁华地区,我们已难想象当初它的面貌了。在北京保护耕地,我们错失了很多难以想象的繁荣。

  当然,北京的发展无法完全限制住。它还在生长,只是速度大大减缓。这个国际大都市,居然还要承担生产粮食的重任。土地用途变更有一项补充制度是占补平衡,即占用一块耕地,需要另行开垦或改良出一片耕地,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这种做法早些年很普遍,现在已很少施行。其成本高昂,不过总比死守基本农田好得多。即便如此,还是生出许多是非。

  有一次,北京某机关在海淀占一块地,在延庆一座小山沟补了差不多一块地。农业专家对此非常生气。他们说,延庆种地一熟,海淀种地两熟,这符合“产能平衡”原则吗?在他们眼中,海淀土地最好用来种粮,而非盖房。

  2005年北京发展汽车工业,几个汽车厂建在顺义。国土部官员质疑说,顺义号称北京粮仓,为什么在那里盖工厂?表面看振振有词,实际却大谬。企业家选择在顺义建厂,支付价格本身就包含土地价值。耕地保护论者眼中,只要有空闲土地,最好用来种粮。工厂最好开设在荒无人烟,没法耕种粮食的山区——对耕地种粮已达到压倒一切的病态需求。

  很多人说北京土地有限,寸土寸金。对城市中心而言可能是真,放眼整个北京却非如此。北京市面积约2400万亩,扣除山地湖泊和城市面积,约有300多万亩耕地,超过全市面积13%。算上园林、果林和草地这些可耕面积,大概有500多万亩。北京算是非常农村化的国际大都市。只要放开几个百分点,巨大储备就能放出大量土地供应。允许土地自由转换用途,北京房价将大幅下落。即便是很微小的放松,允许小产权房转正,都会带来巨大的财富效应。

  这些信息无需纸笔上讨论,只要开车在北京城区周边转一转,就会发现巨大的土地潜力——很多农民都在盼拆迁。北京土地不足,这是一个被广为流传的谬误。错误的根子之一,就是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

  可以说,中国的大城市皆受其害。2013年中国新闻周刊发了一篇关于粮食和耕地危机的文章。借农业专家之口,周刊警告上海的粮食自给只有10%,浙江只能自给1/3,北京、天津、广东、福建等省份均不能自足。真是让人哑然失笑。还有媒体煞有介事计算,上海人均耕地面积全国倒数第一。查看上海的保护耕地新闻,北京似的闹剧比比皆是。连大都市都希望粮食自给自足的思想,这是何等土鳖。

  不幸的是,全国耕地保护制度都是遵循这样的逻辑。根深蒂固的粮食自给自足思维,导致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土地资源低效利用。大城市固然是最大受害者,其他地区亦不能免。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耕地 北京 大城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