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人民日报: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追忆高士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06:55 人民网-人民日报

  杨健

  “水,什么水?是湖水。静静的,平平的,明净如镜,树影蹲在那儿,白天为太阳哥拂尘,晚上给月亮姐洗面,没有船儿去搅它,没有风儿去动它,绝不起波纹。”对于今天的孩子们来说,阅读这些几十年前写就的文字,就像阅读一段传奇。传播科学的篇章千千万万,但这样清新活泼、童趣盎然的,并不多见。创作科普名篇的大家为数不少,但躺在轮椅
上60年如一日、著述数百万言、影响好几代人的作家,在全世界也屈指可数。他叫高士其,今年11月1日,是他100岁诞辰。

  我们追忆高士其,为他惊人的毅力而震撼。192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从事研究的高士其不幸因试验感染甲型脑炎,从此腿不能走路,手不能握笔,说话能力逐渐减退,听力也很微弱。但他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涉猎科普写作,创作了大量别具一格的科学小品文。

  我们追忆高士其,为他高超的笔法所打动。使科学知识脱下庄重的礼服,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把自己的“一点点知识贡献给祖国、贡献给人民”,是高士其一生的目标。他的作品立意深远而文辞浅显,小学生都可以读懂;大量拟人化的比喻、口语化的叙述,开科普创作之一代新风;《菌儿自传》、《我们的土壤妈妈》等名篇佳作,成为世界科普文库中的经典。

  我们追忆高士其,也为今天科普创作面临的困境而忧虑。尽管舆论反复强调,科学普及是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不少有识之士反复呼吁,请“科学家为21世纪写科普书”;尽管有关部门设立基金,鼓励原创性的科普作品,但近年来真正有影响力的科普佳作,仍不多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科研人员的工作压力太大,很少有闲暇进行科普创作;一方面恐怕是不少理工科研究人员的人文素养还有差距,知识结构不够完善;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科学普及在很大程度上还被认为是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雕虫小技,没有真正确立起自己在科技界应有的地位。

  “天在变化。天空变成了天体,天体变成了天空,天空就是疏散的天体,天体就是密集的天空,像乡村是疏散的城市,城市是密集的乡村,像蒸汽是疏散的水点,水点是密集的蒸汽。”在高士其的这些诗句中,我们读到了很深的哲理———没有天体,就无所谓天空;没有乡村,也就无所谓城市;离开普及,科学技术势将难以为继。

  我们追忆高士其,传续前人积累的财富。我们追随高士其,播种后代精神的食粮。

  《人民日报》(2005年11月02日第十一版)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