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新京报:三方对话为走出“环京津贫困带”指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3日01:33 新京报

  本报连日来进行的“环京津贫困带”系列报道,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离自己并不遥远的、在这个贫困带中生活的群体的生活窘况。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确立之后,解决“环京津贫困带”问题,愈发显得迫切。

  有资料显示,改革开放初期,环京津地区与京津二市的远郊区县基本处于同等发展水平,但2001年,“环京津贫困带”24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县均地方财政收入,仅
分别为京津远郊区县的1/3、1/4和1/10.北京地区农民收入人均7000元左右,而“环京津贫困带”的农民人均收入还不到2000元。

  “环京津贫困带”的形成,正如有论者指出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京津两个大城市对这些地区的“资源吸附”。

  在河北省赤城县,为了节水,县里改变了农作物种植结构,水稻种植面积由原来的五六万亩削减至五六千亩;为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近年来关停、压缩了59个企业,经济损失近5000万元;全面禁牧、舍饲养殖则使当地农户年收入减少5000万元以上。

  但是,这些地区的付出之后,京津却没有对周边地区形成明显的辐射效应。对此,赤城县副县长阎登仁所说,有时还表现为一种“吸附”效应:水资源的无偿供应,众多科技人才流向北京。

  需要说明的是,关注并指出“环京津贫困带”的存在,并不是要来追问什么责任。在某一特定时期,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和战略目标,为了建设首都北京和北方大都市天津,确保它们所需的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环京津地区亦不得不暂时牺牲局部地区利益。

  “环京津贫困带”现象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形成和存在是长期的,只不过在

科学发展观树立之后,在越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区域平衡发展,且京津已成为全国最为发达经济区域的今天,这个问题才得以凸显。

  现在要做的,不是坐视“环京津贫困带”的持续存在,而是找准原因,采取对策,解决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早在今年8月份,亚洲开发银行与河北省政府公布《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首次提出“环京津贫困带”这一概念之后,从中央到京津两市,有关部门已经高度关注,而且,据悉,京津冀三方对话将于两周内举行,对话将涉及三方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其中包括环京津贫困地区。

  “对话”这个词很值得赞赏和玩味。这个词替代了计划经济时代常见的行政命令,它意味着彼此平等、尊重、友好、理解和互补。而解决“环京津贫困带”问题,必然要求对话各方都表现出以人为本的态度———正如每个人的正当权益都应该尽最大可能地予以保障一样,每个地区发展的权利,也同样应当被保障,假若某些人、某些地区为了整体利益作出了牺牲,那他们就理应获得适当的补偿。

  一个显而易见的进步是,北京市已经打破“无偿要水”的传统,开始尝试对河北省上游的来水进行按量补偿。这种补偿,不是过去零零碎碎的、施舍性的“支持”和“捐助”。制度化、责任化的反哺,打破了体制性的壁垒,或许将是以后解决“环京津贫困带”问题的一把钥匙。

  从构建

和谐社会的观点来看,任何一个城市都不会是“孤岛”。京津和环京津地区唇齿相依,二者的经济、生态都是一体的。“京津冀三方协作才有出路,孤立只能三败俱伤”,这个理念正在成为三地领导者的共识。

  既然理念上的障碍已不存在,对话机制也已初步形成,那么,以

十一五规划为契机,一系列措施理应大规模展开。如是,持之以恒,“环京津贫困带”问题的解决当有时日。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