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CCTV2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播出独家策划《北斗,当梦想照进现实》,中交兴路作为交通运输领域最大北斗民用示范工程的建设单位之一,受邀参与本期《对话》。中交兴路副总裁张志平博士与嘉宾共话北斗,讲述如何用好国之重器,赋能中国交通和物流的故事。
从“天上好用”到“地上用好”,在北斗三号正式贯通两周年之际,央视《对话》围绕北斗芯片技术、应用场景等展开讨论。是天上建北斗难还是地上用北斗难?北斗与GPS在交通领域谁更优先?交通与物流是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北斗的落地应用关乎经济命脉。中交兴路副总裁张志平博士表示:“安全至关重要,北斗作为国之重器,是中国自己研制的时空基础设施,在保障经济安全、民生安全以及信息安全方面,都有着GPS不具备的巨大优势和能力,一定要优先使用北斗”。
早在2011年,交通运输部和总装备部联合开启“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服务示范系统” 实施工作,优先选用北斗,成为第一个启动的北斗民用示范工程。项目涉及“两客一危”运输车辆、应急保障车辆、重载普货车辆等重点营运车辆,交通运输部同步组织建设了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简称“全国货运平台”)。这是迄今为止,交通运输领域最大的北斗民用示范工程,也是北斗地面最大的应用场景。
“作为全国货运平台的技术支持单位,中交兴路将北斗技术应用于重载货车的车联网领域,提升中国道路货运的安全水平”,张志平博士在现场分享道,“通过应用北斗技术精准识别重载货车的实时位置和运行状态,中交兴路还将北斗交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进一步识别出货车司机超速、疲劳驾驶等危险行为,实时提醒纠正,从而有效降低交通事故”。
通过多年技术深耕和运营沉淀,全国货运平台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目前,全国货运平台入网车辆超过700万辆。自2013年上线以来,平台为主管部门和从业者提供自动化监管、舆情信息提醒、精准信息下发、位置轨迹查询等多项服务,累计提供驾驶风险提醒服务超过85亿次,对超速的纠正率超过97%,疲劳驾驶的纠正率达到57%,为我国交通和物流行业的安全、健康发展提供了科技助力。平台运行至今,重大事故数和万车死亡人数也都在逐年下降,2019年重大交通事故较2012年下降92%,2019年重载货车万车事故数较2014年下降36%,万车死亡人数下降40%。
除了用北斗赋能经济命脉,中交兴路还将北斗应用于国事保障和抗疫保畅上。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G20峰会等大型国事活动期间,中交兴路作为技术支持方,开发了“重大活动保障车辆调度”系统,为交通保障做出重要贡献。面对新冠疫情的反复,中交兴路向700多万辆货车推送疫情信息、向司机推荐合适路线,动态分析重点营运车辆,为物流保通保畅提供研判依据,助力打通堵点,精准防疫。
作为与GPS相抗衡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星星之火正成燎原之势。据《202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统计,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690亿元人民币,即使在疫情重压下仍较2020年增长16.29%。中交兴路将坚决落实国家北斗战略,充分发挥北斗时空赋能作用,以技术创新和应用创新为主线,为交通和物流赋予强大生命力。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