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青年学者谈学科建设中的论文评审议题

青年学者谈学科建设中的论文评审议题
2022年08月30日 12:00

  近日,一则冲优的博士论文在盲审中没有获得通过的消息在学术界内引发了议论,该博士生因为盲审的失败耽误了毕业事宜,这无疑击中大批面临着毕业论文评审压力的硕博士生的敏感神经,在网络上引起了大量的关注。不仅仅是对这位毕业论文正在受审的博士,学术论文的评审实际上是每一位从事学术研究的科研人员、教师、学生学术生活中日常面对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学科建设以及良好的学术氛围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就此,我们邀请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祁玲玲共同讨论学科建设中的学术评审问题。祁老师是国内杰出的比较政治学青年专家,诸多学术观点被同行学者关注并引起热烈探讨,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过多篇文章,其中多篇学术文章观点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拥有自己的专著,并多次获得过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基金,参与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同行评审,以及中国教育部主持的硕博士论文匿名论文评审。她从一个评审者与被评审的双重的视角,给出自己的看法。

  祁老师提到,尽管各大高校的要求不完全一致,但现在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都需要经过多轮的明审以及盲审才能毕业,且毕业后还有教育主管部门的二次乃至多次抽检。而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都需要经过同行专家的匿名评审通过才有论文发表的机会,各种类型的科研基金项目、学术奖项的获得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同行专家评审的过程,同行专家评审基本是从事学术研究中关键环节之一。总体来说,无论是毕业论文还是学者的自行发表论文,同行评议方案的采纳被视为学术公平和学术进步的一个标志。这些年来,因为严格的同行专家评审制度的展开,极大地敦促和帮助了毕业生们更好地完成了毕业论文的最终定稿,总体正提高着我国硕博士生毕业论文的水平。相关教育部门也拥有了较好的跨省同行专家论文评审分配机制,大大地提高了论文评审中的公平性。对发表文章而言,以她本人发表过文章并参与过匿名评审的国内外学术期刊为例,如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政治学研究》、《欧洲研究》、《学海》等等期刊的同行评审来看,各个期刊都拥有较为完备的匿名评审制度,至少有2名以上的同行专家在编辑的分配下对投稿展开评审,编辑部也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各领域匿名评审专家网络,基本每篇文章都能收到较为专业的评审意见。大家都建立了共识,认为国内期刊这几年迅速建立的同行匿名评审制度极大的推动这国内各科论文学术水平的提高。

  但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专家匿名评审制度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制度。祁老师认为,理想的匿名评审制度的运转实际上需要很多先决的条件。目前在同行评审中出现的“不够同行”、“不够专业”的情景并不在少数,甚至会出现一些“恶意评审”的极端现象,都表明该制度从个人到制度都有需要提升的空间。就制度本身来看,如何建立合理的同行匹配机制非常关键。就祁老师本人所在的比较政治学领域而言,因为研究中方法论路径的不同以及所针对的国别区域的不同,专业知识也评判标准有极大的差异性。如果让一个定性研究的美国问题专家来评审定量研究的欧洲问题,虽然都同在比较政治学或者国外政治制度领域,但很难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对于各期刊编辑部来说,需要编辑对同行专家有较好的认识,建构一个较为精准的匹配数据库。而对于毕业论文评审,需要各高校之间充分交流以及有关主管部分对各领域的专家有着充分了解,当前大数据等信息记录方式的到来会有助于更加合理的分配机制的产生。整体上这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共建的过程,共同体内信息的流畅交换将更好地推进真正意义上的同行评审。

  但这不仅仅是制度设计的问题,主要还是要依托专家们的专业水准和公正的评审态度。潦草的评审态度甚至在匿名评审中通过恶意评审进行隐形抄袭的恶劣行为是我们学术共同体建构中的大忌。在博硕士生的毕业论文评审中会存有复议制度,但在项目评审以及论文发表中,并不存在所谓的复议。尽管项目评审的主观部门或者期刊的编辑部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但专家仍然掌握相当的权力,尤其是在全体一致的评审机制中。而一些恶意评审往往“不露痕迹”,编辑很难辨别。祁老师分享了她自己经历的被恶意评审的经历,这几乎是每一个学者必经的情景,需要作者自己能够辩证地看待专家意见,要有自己的学术定力,不完全被所谓的专家意见所左右或打击。她认为做一名匿名评审专家不易,这是一个很好的自己拓展且自我考量公平性的过程,如何“建设性”地给作者提出修改意见是关键。学术的底线肯定要有,不能将水平很低的论文蒙混过关,但一味批评文章也不是可取的态度,要通过提供精准的学术信息来帮助作者修改论文可能更为重要,这是一个“无私”的提供思想的过程,只有本着共同建构学术共同体的信念才能做好一个同行评议者。

  随着现在“破五维”等政策的推进,对高水平的同行评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随着整体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以及更好的学术共同体的建议,同行评议的机制将会越来越成熟。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论文毕业论文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