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信消费金融“视听一体”解读金融知识 助力风险防范意识提升

中信消费金融“视听一体”解读金融知识 助力风险防范意识提升
2022年09月21日 11:59

  随着《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金融监管部门持续加大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并号召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大力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风险提示力度,着力提高百姓金融素养与风险防范意识,从源头防范和遏制了非法金融活动的发生。

  中信消费金融积极响应金融监管部门号召,在2022年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中,开展了一系列金融知识普及工作,推出“个人信息安全”“如何依法理性维权”等金融知识动画视频,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呈现方式解读金融“知识点”,助力消费者提升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刚办完业务,就接到推销电话;刚在医院做完孕检,就接到月子中心的骚扰电话;刚在购物网站注册会员,就接到源源不断的垃圾短信等等,给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因此,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迫在眉睫,中信消费金融“个人信息安全”动画视频从哪些是个人信息、为什么需要保护个人信息、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三个方面进行宣传普及,让更多人认识到“个人信息泄露”所带来的金融安全隐患,提升消费者对个人信息的重视程度。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与已识别或者可识别的消费者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证件号码、住址、电话号码、金融账户等。而个人信息泄露是滋生垃圾广告、精准诈骗等事件的温床,这些事件不仅严重扰乱正常的生活秩序,也给社会带来了安全隐患。对于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中信消费金融建议:一是警惕钓鱼邮件、钓鱼网站及恶意APP;二是注意网络安全,不随便登陆公共wifi;三是登陆注册APP、网站平台时,不随便填写个人信息;四是不随意丢弃带有个人信息的文件,不出售、出借证件。

  如果说“个人信息泄露”是由自身过失导致的,那么“代理维权”“冒充监管/客服人员处理逾期”等金融诈骗套路,则是不法分子从外部攻陷了消费者的金融堡垒。在“如何依法理性维权”动画视频中,中信消费金融指出,不法分子以“专业维权”名义诱导消费者,收取高额手续费用,代理消费者反复向银行、监管部门、法院等恶意投诉或诉讼,不仅无法解决负债问题,还会让消费者征信蒙尘。

  那么,如果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产生纠纷,应该找谁呢?中信消费金融在视频中建议,首先,消费者应当与金融机构沟通解决,这种途径成本最小、效率最高;其次,请求第三方组织调解,这有利于纠纷的公正合理解决;第三,可以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与金融机构的纠纷。

  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中信消费金融将抽象枯燥的金融知识,用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让他们能够在“视听一体”的反响和共情中,获得更为深刻的反思和警示,从而有效提高金融素养和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与防范能力。随着2022年金融知识普及月的持续进行,中信消费金融将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的金融知识普及、案例讲解等,引导他们自觉抵制网络金融谣言和金融负能量,共建清朗网络空间。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消费者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