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易航智能陈禹行:自动驾驶要回归价值创造、关注体验升级

易航智能陈禹行:自动驾驶要回归价值创造、关注体验升级
2022年12月07日 09:31

  尽管资本整体环境仍然不容乐观,但自动驾驶的赛道正跑步挺进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22上半年创投圈整体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同比纷纷出现断崖式下降,不少独角兽公司都开启了“全员找钱”模式。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批拥有“量产”能力的自动驾驶企业却于近日纷纷宣布完成或即将完成新一轮融资。

  易航智能创始人、董事长陈禹行对此表示:“<技术+量产>双轮是未来决胜的关键。全栈技术是实现量产的前提,而规模量产是技术迭代升级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通过终端价值的创造完成商业闭环,驱动自动驾驶持续向上生长。”

  根据佐思汽研最新发布的《2022年中国乘用车L2及L2+级自动驾驶研究报告》,2022年1-9月国内乘用车L2及L2+级ADAS装配率达到33.5%,其中L2级为28.4%;L2+级(高阶辅助驾驶)为5.1%。预计到2025年L2及L2+级ADAS装配率将超过50%,其中L2+有望超过15%。

  从中不难看出,高阶辅助驾驶将在未来三年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能。《报告》指出,博世、大陆、采埃孚等传统Tier1 在这一领域目前进展较慢,以易航智能等为代表的本土自动驾驶创新企业有望快速抢占市场。就在上半年,易航智能率先落地了基于轻量级计算平台的NOA行泊一体系统,打响了领航辅助驾驶NOA量产元年的第一枪。近日陈禹行在活动中分享了他对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

  从场景端拓展使用价值,全栈技术是前提

  自动驾驶“渐进式”路线的核心价值就是围绕场景,为终端消费者创造、拓展使用价值。从逐步走向普及的辅助驾驶ADAS,到量产新阶段领航辅助驾驶NOA,再到行业争相布局的全场景FSD,消费者的使用场景从单一车道纵向行驶,拓展到高速、环线点对点,再到城市环境全覆盖。而全栈自研技术是这些功能升级、场景落地的前提条件。

  技术全栈自研对于自动驾驶供应商的重要性,陈禹行表示,目前自动驾驶系统软硬件高度耦合,研发中遇到的问题很难简单归因于软件或硬件,大部分情况需要二者协同解决。随着场景复杂度的指数级上升,感知和规控也需要深度配合才能保证功能落地的同时,带来优秀的驾乘体验。同时,对于车企的定制化需求,全栈自研技术将极大提升研发效率。“所以,拥有包括感知算法、决策规控、软硬件开发、测试标定等在内的一整套技术,做起项目来才得心应手。”陈禹行总结到。

  不仅如此,量产项目的规模效应也要以全栈自研技术为依托。不同车企需求不同,即使同一个车企,不同车型或同一车型的不同配置,需求也不同。而拥有全栈自研技术,就能基于核心模块研发阶梯方案。以易航智能为例,客户可以在智能摄像头、行泊一体基础版、行泊一体旗舰版(含NOA)、城市全场景四条产品线的基础上灵活组合,按需选用。这种组合式的方案、模块化的配置,能让一个项目、一次合作的量产规模最大化。

  从数据端优化驾乘体验,规模量产是保障

  自动驾驶是典型的人工智能应用,在人工智能宇宙,数据是滋养自动驾驶生长的养料。规模化量产带来了海量数据。通过数据闭环,它一方面驱动着自动驾驶技术不断升级,但更重要的是,推动终端体验的持续优化。

  自动驾驶的价值最终要通过消费者的购买、使用来实现,只有终端体验足够好、价值足够高才能让自动驾驶行业持续健康、正向发展。因此,在云端数据闭环体系中,易航智能更关注消费者价值创造和驾乘体验优化。

  如自动紧急刹车系统AEB功能,易航智能通过大范围路测、数据闭环、仿真测试等方式,在制动成功率和误触率之间发掘出最佳实践,获得ENCAP主动安全五星评分的同时,误触率控制在了百万分之一以内。而在领航辅助驾驶NOA功能上,易航智能进行了大量诸如通过语音提醒后的适当停顿,让自动变道更符合人类心理预期这样的迭代优化,创造了沉浸式的驾乘体验。

  “从长远看,自动驾驶功能将逐步趋同,驾乘体验才是差异化的关键。”陈禹行表示,“<技术+量产>双轮的底层逻辑就是回归价值创造、关注体验升级,它们是自动驾驶持续向上的根本保障,直至无人驾驶的终局。”

  据了解,易航智能是中国最早一批成立的自动驾驶公司,2016年即拿到首个10万级量产项目,发展至今已具备感知、决策规控、软硬件开发、测试标定等全栈自研能力。2022年易航智能率先在轻量级计算平台量产了NOA行泊一体系统,提供高速公路、城市环线等场景的点对点自动驾驶能力。功能实现成本较已经上市的方案降低50%以上,获得CNCAP和ENCAP双五星评级,支持数据回传和OTA升级,相关车型出口欧洲。下一代全场景FSD方案也已经获得定点,预计在2023年量产落地。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