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单弦拉戏三次到广州演出为例,解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代相承过程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传承脉络。
【关键词】单弦拉戏;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2.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0-0048-02
上个世纪初,中国北方有一种用三根琴弦的乐器,弹奏模仿戏曲唱腔的民间艺术形式,叫做“三弦弹戏”,流传到南方以后,演变成为在一根琴弦上用弓子拉奏模仿戏曲唱腔的形式,这就是“单弦拉戏”。1951年,创始人顾伯年携子顾耀宗,从上海落户武汉,单弦拉戏便成了武汉市曲艺队的主要演出形式,1961年随曲艺队赴广州演出,这就是单弦拉戏初进羊城。当时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从绿色帷幔里走出一位年逾半百的老人,拿着一把只有一根琴弦的怪琴,当他的一个指头触到琴弦的时候,奇妙的音响效果产生了,人们听到的不是琴的声音,而是人的声音。一点不错,一根琴弦发出了人声,一会是苍劲深沉的生角在唱;一会又是清脆柔润的旦角道白和唱腔;忽而又变成粗犷开阔的花脸腔调,还有打击乐器的各种音响配合着,合目静听,宛如一台好戏。一曲终了,掌声四起……”这是顾伯年演奏老生、青衣、花脸对唱的《二进宫》时的情景,在广州产生了轰动效应,香港的《大公报》《文汇报》发文赞誉:“武汉相声倾倒羊城”“一根丝弦解人颐”。当年,在和广东音乐曲艺团团长、著名高胡演奏家刘天一先生座谈交流时,顾伯年介绍了自己的从艺经历:他1904年生于苏州官巷,13岁进“荣和班”学京戏,满师后进“音韵社”担任主角,京昆苏滩演唱伴奏样样在行,此时,边从事堂会演出,边向玉春普学三弦弹戏,后来,自己逐渐摸索将北方的大三弦换成南方的小三弦,把弹奏改成用弓子在一根弦上拉奏,1922年开始,单弦拉戏在苏州、上海的游乐场中正式演出。由于拉奏比弹奏的声音更加连贯流畅,使效果更接近人声演唱,在数十年的演出实践中,得到了梅兰芳、周信芳等大师的赞赏,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我认为:这个过程就是从三弦弹戏到单弦拉戏传承发展的过程,也是由三弦创造性转化成单弦、弹戏创新性发展成拉戏的过程。
1979年冬去春来的大好时光,单弦拉戏随武汉说唱团二进羊城,此时的单弦拉戏已由顾伯年的独子顾耀宗接班,时年48岁,正当艺术青春焕发之时,在省里举办过单弦拉戏培训班,刚从北京参加五一游园活动回来,演出服是一套银灰色西装,以新颖的面貌出现在广州观众面前。他已将木制琴筒改成铜制琴筒,将丝弦改成钢丝弦,加长了琴杆琴弓,使音域更宽阔、音色更宏亮。在他的演出曲目中,现代京剧三人对唱的《智斗》,比传统京剧三人对唱的《二进宫》,更受年轻观众的欢迎,粤剧、黄梅戏的唱段,粤语歌曲《霍元甲》《上海滩》等,深受广东朋友的青睐。时任副团长夏雨田的堂姐,是香港早期电影演员夏霞,她在东方宾馆宴请说唱团时,对单弦拉戏倍加欣赏。从广州回汉后,单弦拉戏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但在改良乐器、改善音量音色方面有所革新,而且,将《洪湖水浪打浪》《龙船调》《天仙配》等曲目尝试用单弦和人声对唱的形式,受到广泛好评,并获中宣部“四进社区”文艺比赛金奖;央视国际频道《乡音》栏目播映的电视专题片《一世琴缘》,曾在全国及欧美产生良好影响;参加东方卫视“龙之长江”演出,享誉大江南北。逐步使单弦拉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与时代接轨,与生活融合,向着当代人民的文化需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如武汉音乐学院前院长史新民教授所说:“顾氏父子通过自己的演奏实践,创造了在单弦上演奏京剧、黄梅戏、昆曲、楚剧再加各种民歌,模仿很多飞禽走兽的鸣叫之声。用一根弦,一个弓,可以创造出惟妙惟肖的音效,使人感动,使人温暖,给人助兴。单弦的这套技法的组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创造是了不起的,这是我们民族器乐演奏中一笔宝贵遗产。”
2007年,单弦拉戏入选武汉市级、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顾耀宗被评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我作为顾耀宗的孙女,2012年被评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13年从武汉音乐学院毕业后来到广州市天河区文化馆工作,这就有了单弦拉戏三進羊城。
2013年10月,广州著名音乐人隋晓峰和我共同创作了“单弦”首部原创音乐作品《单指琴魔》,此曲使用世界最先进的无缝连接合成器键盘(亚洲仅有3台,名曰:红琴)与中国的“单弦拉戏”乐器重奏,有极强的对比和穿越感。用红琴或“单弦拉戏”乐器演奏的旋律,均是以一根手指来完成的,让观众领略一指神韵,充分体现“单弦拉戏”一根琴弦的独特技巧,演奏大跨度音程时可做到音色无缝连接,开创单弦拉戏用交响乐队伴奏的先河。
2016年9月赴法国参加“法国巴黎十三区中秋晚会”演出,现场我用“单弦拉戏”乐器模拟法语人声:大家,晚上好,获得在场观众阵阵欢笑声与掌声。随后演绎单弦拉戏改编曲目《一只鸟仔》。
2016年10月在广州文化公园群众文化广场,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7周年”广东音乐晚会,我用单弦拉戏乐器演绎了粤剧《红鸾喜》。《羊城晚报》报道中写道:“1961年11月1日本报曾报道顾伯年在此演出的消息,时隔55年后,他的曾孙女在这舞台上,继续为广州人民表演单弦拉戏。”广东资深音乐人、天河广东音乐总监陈涛老师,当年曾和刘天一、顾伯年一起座谈,如今,听完顾丽敏演奏“单弦拉戏”后,高兴地题书赠予“一弦虽独韵 足以动文君”字幅。
2017年9月,我受邀参加“天环星空音乐”开幕式,现场用“单弦拉戏”乐器与西洋交响乐合奏《我的太阳》;并在闭幕式当天举行“顾丽敏单弦拉戏”个人音乐赏析会。
单弦拉戏三进羊城的传承过程,可以说是我在新时代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中,将这门传统艺术再一次尝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过程。我的同事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单弦在演奏曲目和表现形式上比原来变化了许多,但是演奏手法一直没变。这和粤乐的发展很像,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养分,不断充实自己,强大自己,而不是彻底颠覆,是不断完善,难道这不是发展?不是创新?……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看似无章法,心中却自有绳墨,我想这正是传统艺术的最高境界。”
综上所述,单弦拉戏的传承脉络,是从三弦弹戏到三弦拉戏、单弦拉戏,从模仿戏曲到演奏歌曲、原创乐曲,从清朝末年到建立新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文明进步、人民文化生活的提高,而不断地进行创造性转化,实现创新性发展的漫长征途,我认为这也是传统艺术世代相传、一脉相承的共同途径。
关于顾丽敏:
顾丽敏,顾氏“单弦拉戏”第三代嫡传人,在摹奏戏曲的传统上,探索原创乐曲的创作,用单弦乐器与电子红琴丶大提琴等重奏,尝试用交响乐队伴奏,取得显著的创新成果,并屡次荣获省、市原创音乐大赛金奖。其原创音乐作品单弦与大提琴重奏《持续》(作曲:隋晓峰、顾丽敏,编曲:隋晓峰 )它将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单弦拉戏”中的乐器- “单弦”巧妙的与大提琴音色统一,配器采用“融合”手法,将国乐、西方管弦乐流行乐与电子乐科学融合而成。取名“持续”,也是寓意要将非遗持续地传承下去。《单指琴魔》(作曲:隋晓峰、顾丽敏,编曲:隋晓峰 )是属于流行交响乐作品,融合了中国音乐(国乐、⺠族 音乐等)、管弦乐、流行音乐等元素。独特之处在于单弦与电吉他,均可以以一根手指演奏,这种演奏法所 表现出来的音乐的顺滑感、连续感,是其他乐器无法媲美的,充分展 现了《单指琴魔》的与众不同。顾丽敏专著《顾氏单弦拉戏》于2017年1月正式出版;并发表《伯年拉戏百年沧桑》、《解析单弦拉戏的传承脉络——以单弦拉戏三进羊城为例》等论文;2008年受湖北电视台《综合1时间》栏目组邀请,录制顾丽敏《大姑娘学艺》等;2015年受“汉秀”栏目组邀请录制《汉秀之单弦拉戏》;2017年受邀“中国NO1”栏目组邀请录制《百年琴缘——单弦拉戏艺术》(此专题片于2019年登上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2019年全国首部非遗全媒体丛书《了不起的非遗》(第一辑)收入《江城非遗坊—顾氏单弦拉戏第三代传承人顾丽敏》专访。
参考文献:
[1]彭玉林,夏雨田.一线琴弦话沧桑[N].1961.11.19.
[2]史新民.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书.
[3]郎平.一弦虽独韵 足以动文君[J].广东音乐研究,2014.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