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金融业中生代翘楚如何练就?阳光保险的“农民哲学”给出答案

金融业中生代翘楚如何练就?阳光保险的“农民哲学”给出答案
2022年12月27日 14:25

  12月9日,伴随着香港联交所上市钟声的敲响,阳光保险成为中国235家保险企业中的十家上市险企及八家传统直保上市公司之一,除众安在线外,也成为自中国平安2004年上市后18年以来唯一上市的民营保险公司,因此备受市场关注。

  自1980年我国国内保险复业以来,中国保险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是人们的普遍共识,而与此并存的保险板块在金融板块、在整个资本市场中长期处于价值洼地也是客观现实。在当前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国内保险行业转型、利率下行等多重挑战因素交织的大环境下,阳光保险赴港上市,未来成长性如何,市场前景如何,这些都成为市场各方的重要关切。

  阳光保险走过了18年的创业发展历程,向公众交出了一份极为亮眼的成绩单:它刷新了新设财产险公司不到两年实现赢利的记录;刷新了新设保险公司实现赢利最短时间纪录;出具了中国商业车险改革行业历史第一单;是首批获得经营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资格的险企之一;公司成立5年便跻身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服务业100强企业……

  “高起点组建、远战略发展”的阳光保险,已经用坚实的数字与非凡的成就证明了它的盈利能力与成长品质。历经十几年的深耕细作,阳光保险旗下拥有人寿保险、财产保险、信用保证保险、资产管理、医疗健康等多家专业子公司,已成为中国金融业中生代的翘楚。然而,走进这家企业,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发现,在坚守保险主业这一经营逻辑的自信背后,还有一层更深的逻辑——阳光保险的“农民哲学”。

  有一种力量叫心态

  时至今日,保险业是一个既充满竞争又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而阳光保险无疑是这个行业中快速崛起的新锐力量,从当初仅仅6个人的创业团队到今日成为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千亿级大型民营保险集团,阳光保险的心态一直没变,这就是“农民心态”“工匠精神”。

  2005年成立的阳光保险,作为国内第79家开业的保险公司,以最短的时间超越了同期成立的其他同业主体,迅速跃居行业前8,并且只用了5年时间成为中国企业500强,公司价值成为同期公司的领跑者。成立至今,阳光保险一直以一种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活力青年形象为外界所称道,但鲜为人知的是,这种扎实稳健的气质其实早在创业之初便已初见端倪。

  当阳光保险这艘商业巨轮尚待启航时,创始人同时也是掌舵人张维功就直言他不想只做“卖保险的商人”。他坚定地认为,企业存在的价值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对社会贡献应有的价值,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保险行业既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人仅仅把保险理解为金融企业,理解为投资,这是非常不正确的。我们在公司成立一开始就提出,要有‘农民心态’和‘工匠精神’,以做实业的心态做金融。我们全国有近三千家机构,有20万的员工和销售人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必须是工匠的精神去经营企业。如果不是这样一种心态,如果不是这样一种追求去做,企业就会出问题。凡事能沉下心来按照行业规律,按照规范的要求,按照工匠精神去经营的企业,那么它的价值、企业的品牌各个方面的发展就会越来越好”,张维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一直以来,阳光保险始终坚持“保险的本质是风险保障”这一底线思维,坚守保险公司是要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负责,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这一立业、兴业初心,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主动承担起更大更重的企业责任,以“农民心态”与“工匠精神”脚踏实地地经营阳光。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凭借这份坚守,阳光保险换回的是市场的认可和高质量的发展。2007至2021年,阳光保险的原保费收入、资产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6%和30%,高于同期保险行业11和13个百分点。旗下阳光财险创造了23个月盈利后,连续十五年不间断盈利的行业奇迹。阳光人寿也画出了6年盈利及持续稳定价值高增长的完美曲线,2021年寿险新业务价值超过了30亿,同比增长4.3%。

  进入数字时代,所有的传统行业都会面临冲击、挑战和转型。虽然同是金融行业,保险企业和其他金融企业又有很大不同。如何在变革的浪潮中行稳致远,阳光保险这艘巨轮的压舱石又是什么?面对这一时代之问、市场之问,张维功给出了笃定答案:“基础的本质的东西永远不能忘记:第一要做有高度责任的企业,第二要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为遇到的灾难去解决问题。这个企业的责任使命比一般的企业要大得多、重得多,因此必须是非常负责任的态度、非常规范的管理意识、非常工匠精神的企业管理思想去经营”。

  纵览阳光保险发展史,对其未来良好的成长性和发展可持续性,是完全有理由值得期待的。阳光保险在保费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内含价值方面,2021年同比增长15.5%,高于上市同业平均值,2022年上半年内含价值达到929亿元。利润方面,阳光保险近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7.6%,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17.27亿元,这些表现完全符合资本市场和广大投资者对于一家优质上市企业的内涵认知。

  事实上,阳光保险已经用出色的成绩很好地诠释了规模效益、价值成长、管理规范与风险管理的高度平衡,一切都源于阳光人的敬业扎实与精益求精。他们将公司的理想与实践落脚在坚实的土地上。寿险、产险、信用保险、资产管理,一步一步,全面的功能使阳光拥有了服务客户更多的手段和路径,将保险行业保险保障的能力做出了充分的拓展,更多为人的幸福生活和社会美好而努力。正如阳光保险在2021年打造推出的阳光人寿保单+“阳光人家”养老社区的长居合作模式,就是在立足保险主业的基础上通过资源协同,为客户提供从入住前的健康、旅居、生活服务,到入住后的全面医疗照护、社交文娱、品质生活起居服务,多方位满足客户健康养老需求。这种精益求精的产品服务、这种脚踏实地的积累,张维功把称为“以实业心态做金融”。

  以实业心态做保

  对保险主业始终如一的坚守无疑是阳光保险对其所倡导的“农民心态”“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过去的20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市场机遇多,诱惑也多。对拥有资本优势的险企而言,做资本的“弄潮儿”被一些人视为“捷径”和“智慧”。但对于拥有相当体量的阳光保险来说,面对这所谓的“机会”却不为所动。阳光保险不仅看得清楚,更是想得明白、做得坚定。它就像一个农民一样,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心无旁骛地做保险主业,持之以恒地坚持价值发展,致力于以优质保险产品奉献社会。在张维功看来,聚焦主业,以实业心态做保险才是阳光人的初心,做好保险原本就是保险公司的本分和天职。理论上市场机会是无限的,但具体到一个企业,资源和能力又是有限的,必须对自己能干什么、能干好什么有着清醒的认识,做大做强保险主业才是一家保险公司该有的格局和正道。

  据公开资料显示,阳光保险创业以来,面对不同的内外部环境,它会有不同的战略思路调整,但坚持主业却是不变的主题和持久的主线,而且经过多年的探索,阳光保险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做强做优主业、服务实体经济、践行社会责任”的经营逻辑。

  这套逻辑的核心在于持续践行金融本质,发挥保险功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稳健扎实的价值发展。阳光保险始终脚踏实地、俯身前行,使产品回归金融本源、用服务支撑实体经济,突出保险产业在社会风险管理体系中的核心金融职责。

  在业务方向上,以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构筑实体经济的风险保障体系,为“一带一路”、国家重点项目和“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提供保险保障,发挥了实体经济稳定器作用。并且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风险类别、不同领域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团体意外险、短期健康险、长期健康险等不同险种、上千款保险产品和服务,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也为实体经济提供了丰富的风险保障和风险管理工具。例如在服务新市民群体方面,阳光保险不断完善保险保障,通过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破解新市民金融服务中的痛点和难点,助力新市民安居乐业,2018年推出的农民工工资支付履约保证保险,已为27个省市近1.5万家企业释放约90亿元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为广大农民工及时拿到工资安装一道防火墙,切实保障农民工权益。阳光保险在履行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天职”同时,化身为美好生活的守护者,展现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在构建保险生态圈中持续拓宽成长边际

  保险业与民众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提供更优质更具信赖度的服务和保障,更好地守护民众的美好生活,是整个行业秉持的初心,也是阳光保险实现自身价值的必选之路与未来选择。

  站在成为公众公司的新起点上,阳光保险将努力“做专业领先的家庭保险保障服务提供商与值得信赖的企业风险管理伙伴”,在立足保险主业基础上,构建向家庭客户提供覆盖医疗、教育、健康、养老、财富管理、财产、责任、信用等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保障服务。

  做好保险主业,追求高质量发展、高价值成长是阳光保险一贯的发展追求,这样的追求既是作为一家保险上市企业对于市场投资者的发展价值承诺,也是保险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的根本体现。

  审视阳光保险的成长轨迹,他们已然用自己的表现为其所尊崇的“农民心态”“工匠精神”写下了时代的注脚,并赋予了鲜活的内涵:没有不劳而获的成果,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农民心态、工匠精神的实质就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就是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是沉得下心思、耐得住寂寞、力戒沉浮、专心致志、坚韧不拔直至成功;就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韧劲、保持定力、逐步积累、厚积薄发形成核心竞争力。

  18年,对于一个从无到有的创业公司来说也许并不短,但对于一个想要行稳致远的公司来说,却又是正当年和最关键的时期。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如何在经历创业期、度过青春期后走向成熟期,阳光保险正用它的表现给出社会一个可期的答案。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