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金捆绑饭卡,贫困生就不能吃好点?

2015年10月14日09:21  新闻专栏  作者:傩送  
吃饱吃好就不是贫困生? 吃饱吃好就不是贫困生?

  文/新浪专栏 观察家 傩送

  想被认定为贫困生,获得助学金,食堂消费水平成为助学金评定参考依据。近日,华中农业大学的这则消息引发了讨论。据学生推算,想要获得参评国家励志奖学金或者助学金的学生,女生中晚餐的消费要低于6.2元,男生要低于7.2元,否则就会被取消已经认定的贫困生资格,相应的助学金也将被取消。(《武汉晚报》10月13日)

  六七元钱能在学校食堂吃到什么样的饭菜?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华中农业大学的博园食堂,6元以下只能吃到经济套餐,只有豆芽炒包菜、粉丝、黄瓜炒香肠、大白菜炒肉4个菜品可供选择;而其他套餐菜品就丰富得多,有粉蒸肉、蘑菇炒肉等,但价格都在7元以上。这就意味着,如果有贫困生想申请助学金,只能对着粉蒸肉流口水。

  虽然学校负责人表示食堂消费状况只是认定贫困生的一个参考因素,并非硬性规定,但实际情况是,该校已对学生9月8日至25日的食堂中晚餐消费情况进行了排名,消费水平排在前10%的学生,一律取消贫困生认定资格。这还不算“一刀切”吗?

  之前有地方规定申请低保不能养狗,申请廉租房不能买汽车,学校以食堂消费水平作为贫困生认定和助学金发放标准,大概就是学习了这样的“先进经验”。很能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指望所有学生都能如实申报家庭经济状况往往不现实,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家境富裕的学生从居委会、村委会开个贫困证明不是难事,学生是否贫困还得学校亲自来甄别,以确保助学金是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在华中农大看来,是不是贫困生,查验学生饭卡消费记录是个好办法,穷人家的孩子一定是省吃俭用的。

  且不说“吃饱吃好就不是贫困生”这个逻辑在今天的时代是否成立,在高校这样一个环境,用一张饭卡来认定学生经济状况,绝对是相当过时的眼光。不知道华中农大是否规定学生必须在学校食堂用餐,我想高校不会这样做,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家境富裕的学生更有条件外出开小灶,而那些常年在学校食堂用餐的多半是寒门子弟,后者的饭卡消费水平很可能高于前者。再者,学生消费非止吃饭一项,富家子弟用几千元的苹果手机,我只用国产的,省下钱来吃好点补充营养,有什么不可以?再穷的人家过年也要吃顿饺子呢。

  学校称如果学生对“饭卡认定”有异议可申诉,我认为这事关贫困生的尊严,未必可取。贫困虽不可耻,但终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为了几个饭钱和学校“据理力争”,恐怕在一些贫困生看来是羞于启齿的。之前有高校认定贫困生搞“民主评议”,把助学金评选开成了诉苦大会,如今因为多吃了学校食堂一点饭菜,穷孩子就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展览”自己的贫困,这有可能构成对他们自尊心的伤害。发放助学金事关公平,贫困生当然需要认定,但不能让当事人以一种屈辱的方式“自证贫困”。

  用食堂消费水平来认定贫困生简单易行,只需坐在电脑前统计数据即可,但这种简单生硬的方式既不可能实现“精准扶贫”,还容易造成对贫困生的心理伤害。有的贫困生可能会为了获得助学金天天吃豆芽炒包菜,想想就令人心酸。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完善的当下,高校认定贫困生的确是件困难的事,但不能让贫困生用自己的尊严和“吃饱吃好”的权利为少数学生的不诚信埋单。在这个问题上,高校恐怕还得多点耐心和细致,比如尽可能多方面考察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多对贫困生家庭进行走访、慰问。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助学金 贫困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推荐阅读

热文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