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威风”与“威信”是两码事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5日18:17 光明日报 |
作者:周广生 我写此文是何用意?就是说有的人主要是指有的领导者,从本质上不懂得或搞不清一个领导者的“威信”与其“威风”是不相同的。他们往往错把“威信”当作“威风”来看待。因而,他们不是把精力和劲头用在认认真真的树立自己的“威信”上,而是真真切切地把目标确立在自己有无“威风”和“威风”大小上,这是不对的。 一个领导干部的“威信”从何而来,是如何树立的呢?我以为,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个人的利益服从于和服务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二是自觉带头和模范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基本路线,并能组织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认真贯彻执行,落到实处,取得成效。三是有着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能很好地团结和发挥“一班人”集体的作用,和衷共济,团结共事,个人不搞特殊化,不搞家长制和一言堂,不凌驾于组织和集体之上,而是能自觉接受组织的管理与监督。四是亲民尊民爱民为民,一切为群众着想,一切服从于人民群众,一切以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高兴为准则,自觉做人民群众的公仆,而不是当官做老爷,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压制群众,歧视群众,愚弄群众,与人民群众离心离德,让人民群众唾弃,捣脊梁骨。五是大公无私,勤政廉政,诚信为民。所谓“公生明,廉生威,诚生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能言过其辞,夸夸其谈,不着边际。不管你在台上讲的再好听,在众人面前说得再动人,在文章里写得再惊人,只要你在背后干起肮脏事,哪怕你只干一次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的事,也是对自己人格和官位以及“威信”的全盘否定。 那么,一个领导者的“威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经过分析,大概有以下原因。一是党性观念淡薄。对人处世,不是坚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由个人的利益所代替。二是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态度不坚决,甚至时常发生动摇,左右摇摆,举旗不定,往往以执行个人的意志而取代。三是组织纪律性差。习惯于家长制和一言堂,搞个人迷信,个人崇拜,啥事都想自己说了算,把国事与家事不分,不能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个人服从组织上的关系,往往以个人代替组织。四是群众观点淡化。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功利主义严重,把群众视为“阿斗”,把自己当成“孔明”,遇事不与群众商量,善于主观武断行事,压制民主,听不得不同意见,更听不尽来自于基层群众的正确呼声。五是廉政意识差,私心严重,缺少诚信。遇事好摆谱,善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不求务实,只图虚名,特别是好在众人面前耍“威风”,喜欢表现自己,夸大自己,抬高自己,炫耀自己,只要自己高兴,或一时痛快,而不管别人如何,也不管影响不影响群众的情绪。而这样做的结果又如何呢?可能是一时在众人面前显示了自己的“威风”,而终身丧失了个人在群众中的“威信”,甚至为讲“威风”问题而栽了劲头,吃了大亏。 所以,我们说,作为一个领导者来讲,在其“威风”与“威信”的问题上,两者是有严格的区别的。这里值得提醒大家的是,切莫把“威风”当作“威信”来看待,要想个人有“威信”,首先要消除盲目追求所谓的“威风”问题,更不能用“威风”取代“威信”,“威信”是靠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来的,而决不是靠自己提高“威风”而换来的。这里还有一个误会要消除,就是一个领导干部有没有“威信”,不是由其职务大小和地位高低来决定的,职务大未必“威信”大,地位高未必“威信”高,职务小未必“威信”小,地位低未必“威信”低。因此,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果不是为了个人图个什么,完全没有必要追求什么“威风”的问题,绝不能为贪图个人的“威风”,图一时的痛快,而丧失了个人的“威信”,或导致在政治上犯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