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折服非洲发展中国家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8日11:09 青年参考 |
(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中国已将贫困人口从1981年的4.9亿人减少到目前的8800万。) 3天以来,来上海参加世界银行主办的世界扶贫大会的穆因格·斯托恩姆,为这个中国经济中心感到目眩神迷。 “中国做得很出色。”斯托恩姆先生是一位乌干达政府顾问,看着会场周围林立的高楼大厦,他说,“他们告诉我,10年以前这里还是一块湿地,但现在,它可以为取得了曼哈顿用100年时间才取得的成绩而自豪。” 虽然上海在中国几乎并不具代表性、而且那些高楼大厦也曾艰难地寻找租户,但抛开这些事实不谈,斯托恩姆先生的赞叹也是许多与会代表的共同印象。 “许多发展中国家夹杂着嫉妒、钦佩、敬畏的复杂心态看待中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马克·马洛克·布朗说。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中国已将贫困人口从1981年的4.9亿人减少到目前的8800万。 中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人出国到西方留学,同时,也在形成一种被外交分析人士称为“温和的力量”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顶住政治改革压力的同时在经济上取得成功,而受到发展中国家钦佩。 中国也因为在成为一个强大的贸易国家同时,与美国、西方盟国保持一定距离的外交关系而受到尊重。 世界银行扶贫小组首席经济学家霍米·卡拉斯说,中国自放弃计划经济体制的20年来之所以能够在扶贫上取得成功,秘诀之一在于中国让农业自由化。“低廉的食品价格是脱贫惟一的、最重要的动力。”卡拉斯先生说。 这种说法与许多人的直觉相反,因为中国农民是一个穷国中最贫困的人群,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这种情况会促使政府设置保护性屏障保障农民。例如,长期以来印度就一直保护农业。 但是,中国不愿对农民提供太多保护性措施,已经导致千百万农民为了贴补家庭收入而离开土地,到城市里寻找工作。在一些省份,农民家庭从城里打工的家人寄来的汇款收入,已经超过了种田所得的微薄收入。 但许多代表对中国的钦佩,更集中于中国政府在这个庞大的国家推行政策的有效性上,而不是在自由贸易和农业。 “令我震动的是他们在整个政府系统中同步传达扶贫项目信息的能力。”尼日利亚卡拉巴尔的开发官员艾达克·艾吴查库说。 对此,乌干达的斯托恩姆先生说:“我们非洲国家有想法,但是大多数项目被拖延搁浅。非洲国家政府应该向中国学习如何实施。” 布朗先生说,上世纪80年代他访问中国时,就对中国政府有效地将信息下达到基层的能力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还记得我刚从北京的一位决策者那里得知某件事情,接着当我到乡村去的时候,当地的党委官员就向我重复同一件政策。” 卡拉斯先生则没有把重点放在北京。他说,他相信“实际上,中国发展的故事,是由当地政府和当地活跃的企业家创造的。”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