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西和县六巷乡的上巷村是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小村庄,全村一共有900多名村民生活在这里。但是,最近几年来,村民们宁静的生活被打乱了。因为在村庄的底部经常会传来隆隆的炮声。村民们说,地底下的炮声传来,就像发生了强烈的地震,连桌子都会颤动,许多村民的房屋出现了裂缝。
村庄的底下怎么会有炮声呢?原来,在上巷村周围有着丰富的铅锌矿资源,从90年代 初开始,陆陆续续就有一些企业来到这里采矿。近两年来,为了多采多挖,部分企业不顾国家规定把采矿巷道向村庄底下延伸,村民们听到的炮声就是这些企业采矿放炮的声音,由于害怕会出现塌方事故,上巷村的村民变得非常担心。上巷村村民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从2000年到现在,这里已经发生了两起塌方事故。2000年的正月初二晚上的六点左右,在下面的村民在吃饭的时候,只听到“轰”的一声,这个地方就塌方了。塌方以后,村民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这起发生在上巷村后山上的塌方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也没有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在事故发生以后,连现场都没有人来勘测。对此,西和县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苟世全解释说:“当时确定说先稳一段,同时也确定也要进行测量,但是通过这个稳一段以后,那一带再没有新的塌方。”
尽管当时没有新的塌方,但是,一年多以后,在2001年12月13日,上巷村边上的六巷铅锌矿又发生了塌方事故。而这一次塌方,使六巷铅锌矿一千多平方米的厂区瞬间陷落到30多米深的地下,同时被掩埋的还有两个装有6吨汽油的大油罐和两名职工。
2001年12月29日,记者来到了这里时,看到塌方地带的险情还没有排除,现场的抢救工作一直无法进行。经过初步勘察,西和县政府认为,这就是一起由采矿引起的责任事故。
据西和县副县长赵尚文介绍,这是由下面有采空场引起的。“下面的空场究竟有多大,现在我们也说不清楚这个事情。这个采空区是哪个矿挖的,这个需要时间,也需要有资质的人员把最后结果搞出来,我们才能决策这个事情。”
事故发生了,却没找到造成事故的责任人,原因就在于,在塌陷区的下面有两家企业同时在采矿,一家是六巷铅锌矿,一家是陇南磨沟铅锌矿,两个矿的巷道处在同一地点上,上下相距只有33米,造成这次塌方事故的采矿空场就存在于这两个矿的巷道之间。事故发生以后,谁都不承认,这个地下采空场是自己留下的。
我国在1986年通过的《矿产资源法》和在1992年通过的《矿山安全法》都明确规定,未经国务院授权的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任何企业不得在城镇市政工程设施和村庄附近的一定范围内采矿。但是,上巷村的底下不仅炮声不断,村民的房屋出现裂缝,而且又接二连三的发生塌方事故,这让上巷村的村民们在寒冬腊月都不敢回家睡觉了,甚至到大马路上堆起火篝,在外面烤火。上巷村的孩子们也一度不敢坐进教室上课,因为上巷小学的教学楼也出现了许多裂缝。
2001年的12月份,记者来到这里时,当地有关部门对六巷铅锌矿的塌方事故还没有调查结果,但是,上巷村900多村民的安全问题一直为记者所关注,今年7月15日,记者再次来到了甘肃省西和县了解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
据西和县地质矿产管理局副局长刘明介绍,“这个底部以下有陇磨矿在1997年形成的采空区,但是这个采空区在他们的矿区范围之内,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在海拔1485米水平,也就是说在六巷矿的范围之内有他们的竖井通往一坑斜井的运输巷道。”
在塌方事故现场,记者看到,塌方后形成的大坑已经被填平了。据县里的有关负责人介绍,出于安全考虑,两名遇难矿工的尸体和两个装满了汽油的大油罐就没有进行挖掘,直接埋在了坑里。县里的有关负责人还说,为了查清上巷村的底部到底有没有巷道,西和县有关部门聘请了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对上巷村周围的采矿巷道进行了勘测,勘测的结果是,在上巷村底部,既没有采矿巷道,也没有采矿空场。但是,当记者走进上巷村时,村民们却说,村庄的安全不仅没有任何保障,而且,因为塌方事故曾经暂停了一段时间的采矿放炮的声音最近又从村庄的底下传来。在上巷村的安全问题上,县里和村民们的说法截然相反。既然村庄底部没有采矿巷道,也没有采矿空场,村民们听到的采矿放炮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在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的测量成果说明书中,记者看到确实有这样一段文字:测量成果表明:上巷村底部没有发现坑道经过,也没有采空区,村民居住地是安全的。但同样这分说明书中,也说明有封闭多年的和有危险的坑道无法施测。那么,到底上巷村的底部是不是安全的呢?记者找到了负责对上巷村进行勘测的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了解情况。对此,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院长黎斌解释说:“仅凭测量这一项不能说明。我们也没有做出鉴定报告,只是一个技术成果说明。从我们测量的九条坑道看,是没有的;但是其它的坑道有没有,没测也不知道。”原来,应西和县有关部门的要求,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对上巷村周围的9条巷道进行勘测。在勘测完成以后,他们出具了这份测量成果说明书。尽管勘测单位再三强调,这既不是对村庄底下的情况做出的鉴定,也不代表没有勘测的其他巷道的情况,但西和县政府的有关负责人,仍旧把他作为断定上巷村是安全的重要依据,传达给村民,也向上级领导汇报。“根据甲方的要求,甲方要求我们勘探到什么程度,勘探哪些坑道,我们才能勘探、测量。”核工业天水工程勘察院院长黎斌解释说。“甲方也就是西和县没有提出要求的话,你们就没有进行勘测?”记者问。“那对的。我们是根据甲方的要求来搞这个,甲方不要求我们搞的,我们肯定不会自己去搞。”去年冬天,记者到这里采访时就了解到,在上巷矿区不到两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4家采矿企业,而此前,在这里采矿的企业最多的时候,有8、9家,正在生产的和已经废弃了的采矿巷道远不止被勘测的9条,而且,为了争夺有限的矿产资源,各采矿企业之间都是你争我抢、乱采乱挖。邓家山铅锌矿办公室主任刘吉才说:“互相采矿在地下嘛,互相都发现不了。有时候放一炮,或许就互相打通了。”“你的矿界应该采高多少,不应该采高多少,这个没人监督。采矿的矿山任你采,采到自己无法采了或者是觉得没价值采了,就不采了。或者说把那一块采透了,可能马上有危险了,他才自行不采了,你说监督这事再没采,这都没有。”对此,六巷铅锌矿技术员孟占怀说。
由于采矿企业长期以来的无序开采,导致这一带地底下采矿巷道纵横交错、神出鬼没,有的甚至直接伸向村庄和地面建筑物。就是在这一次不算全面的勘测中,工作人员都发现,能够确认的,最近的一条巷道离上巷村只有80米的距离了。据西和县地质矿产管理局局长介绍,离村庄最近的是邓家山的16号坑,离学校80米,这一次把邓家山的16号坑予以关闭了。
除了邓家山铅锌矿的16号坑道外,在已经勘测了的几条坑道中,也有许多地方被封堵住了,勘测人员无法进入。上巷村村民二组的组长郭彦会,作为村民代表,参加了对上巷村周围巷道的勘测工作。他说,“勘测的是现在正在生产的主坑道,安全的。不安全的根本不能勘测,只要是报废的采空区,人家现在都封了,人无法进去。”造成六巷铅锌矿塌方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塌方地带的下面有一个采矿空场,而这个采空场是陇南磨沟铅锌矿在97年就已经封闭了的。如果上巷村的底部还有这样被封闭的采空场不能及时查出,留下的就是严重的事故隐患。“那你作为村民代表去参加这个勘测,你当时没有提出你自己的意见吗?”记者问道。“我提出啥意见人家都不采纳,”郭彦会无奈地说,“我说把这个巷道扒开,就是他封的那个,但人家不扒,说你要求扒你自己扒。但每一个工作组代表只能定下两个人,两个人根本就扒不开,没办法。”在上巷矿区,不仅采矿巷道直接伸向村庄,一些采矿企业对地下的采空场也是一封了事。这就使得上巷村近千名群众的安全问题一直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
由于勘测不彻底,上巷村的脚下到底有没有空洞,他的危害有多大,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这里的村民依然每天伴着炮声在担惊受怕中生活。(文/黄剑 李作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