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常庆:走向中亚时不我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9日11:08 中国石油报 | ||
本报讯:近期,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出现了波折,全球媒体和国内媒体对此十分关注,进行了种种猜测和评论。为了客观、清醒、理智地分析和评价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在油气领域的合作,中国石油报于2月13日在北京举办了“积极开展与俄罗斯和中亚五国油气合作研讨会”。有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同志围绕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会者认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的能源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和良好的互补互利性,我们应该共同来消除疑虑和偏见,积极实施多元化能源战略,确保持续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赵常庆: 中亚国家是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又是中国的邻国,因此,与中亚国家开展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与中亚国家开展石油方面的合作,哈萨克斯坦应该成为首选国家。其理由有六点。 第一,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国家中拥有石油资源最多的国家。哈萨克斯坦石油可采储量达30亿吨,几年前发现的卡萨干油田拥有可采储量10亿吨。最近该国又在里海大陆架、本国中部和南部、斋桑泊附近发现了新的油气田。总的来看,可采石油储量在40至50亿吨左右,丰富的石油储量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哈萨克斯坦采油业发展很快,前景看好。1991年该国独立时石油产量为2660万吨,2002年产量达到4500万吨。该国预计,2005年石油产量可达到6000万吨,2010年达到1亿吨,2015年达到l.5亿吨。该国目前国内消费约1000万吨,约有3500多万吨的石油可供出口,再过几年出口能力会更强。 第三,石油加工和石化工业不强。与采油情况不同,哈萨克斯坦石油炼制和石化工业发展不快。该国至今仍以独立初期已有的三大石油加工厂为主,2002年加工能力为750万吨左右,而且石油深加工能力差,高标号汽油和航空煤油产量很少,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尚需大量进口。为此,哈当局决定改造三大石油加工厂。2002年,该国开始对巴甫洛达尔石油加工厂和阿迪劳石油加工厂进行扩建和技术改造,使这两个加工厂的石油深加工能力由59%提高到82%或更高,能达到生产AH-95号汽油和航空煤油的能力。在这方面,哈国与国外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第四,各国纷纷进入,竞争激烈。哈萨克斯坦的丰富石油资源引起世界大国的关注。目前,投入哈石油开发的有世界知名的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海湾国家等国的大型石油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仅2002年,又有一些国家欲加入开发哈石油的行列,如印度表示愿与哈合作修建输油管道;韩国派贸易、工业和能源部代表团访哈,与哈方商谈投资开发里海大陆架事宜;罗马尼亚佩特罗姆公司开始对哈中部地区的一块油田在商业基础上进行风险开发。这一年,俄罗斯几家石油公司又与哈签订了新的合作开发协议。 第五,哈能源政策致力于与外国合作。哈萨克斯坦的石油政策是:将石油工业列为国家长远的优先发展的目标;大量利用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工艺发展本国石油工业;发展多个方向的石油出口管道建设,防止依赖一个国家;加速本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石油深加工能力,保证本国需要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第六,中哈合作已经有一定的经验和基础。哈萨克斯坦在与国外开展合作时,注意与中国开展能源领域的合作。中国在阿克纠宾承包油田已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中国最近投资参与肯基雅克至阿迪劳的输油管道建设受到哈方的好评。哈方至今还常提到1997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订的从乌津通往中国阿拉山口的输油管道协议,希望能早日实施。 应该说,哈萨克斯坦是中国石油工业"走出去"战略的优先考虑国家之一。哈萨克斯坦迅速增长的石油产量和巨大的潜力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但也应看到,世界其他国家也都看中了哈萨克斯坦的石油资源,在千方百计地挤进石油开发国的行列,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使我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存在风险。尽管目前机会不如前几年那样好,但中国仍有机会参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开发,良机不容错失。另外,参与哈石油炼制工业、石化工业和为石油工业服务的行业,也值得我们考虑。时不我待,我们需要尽快下决心大步伐地走向中亚,深化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中国石油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