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非典”病情三阶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5月20日15:09 国际先驱导报 | ||
香港医学界在成功控制非典型肺炎的同时,也在探索更有效的治疗途径,并根据最新研究成果不断调整临床治疗方案,使对付非典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研究都能有续进行。 香港医疗研究专家及专科医生小组10日举行记者会,介绍了香港有关“非典”的最新治疗方案,以及如何帮助患者康复的情况。 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袁国勇教授教授说,最新研究发现,“非典”病情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约为期一周。这项新发现有助于医疗专家调整目前的治疗方案,并以不同药物治疗以助病人在病情不同阶段有更佳的反应。 他指出,研究显示,患者会首先经过病毒繁殖期,即在这段时期“非典”病毒在体内大量繁殖;继而进入免疫系统异常活跃期,即身体的防御系统攻击病毒;随后为肺部破坏期,此时患者肺部遭受严重损伤并需要额外支援。 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沈祖尧教授说,根据经验及研究结果所得出的结论,早期使用大剂量的三氮唑核(Ribavirin)和类固醇的治疗方案可稍作调整。在第一阶段,病人获处方抗病毒药物如三氮唑核和另一种名为Kaletra的药物,根据实验显示,这种抗病毒药物有助于抑制冠状病毒的增长。 病情进入第二阶段时,从第8天至21天才施用类固醇,以减低免疫系统的反应和降低对肺部造成的损伤。而抗病毒药物应在14天后停止使用。 他表示,将威尔斯亲王医院112名患者平均分两批进行研究,一批是首批感染的医护人员,病发后第二周才用类固醇,另一组在发病首周就用类固醇,结果发现,两组人的治疗效果、送入深切治疗部及需插喉管的人数相当,但威尔斯亲王医院员工使用的类固醇少,另一组人因发病初期用高剂量的类固醇,其后要再增加剂量,容易引起其他感染。 专家指出,与早前的治疗模式(即在治疗初期共同使用三氮唑核和类固醇)比较,现在的治疗是因应“非典”的新发现而作出的调整。资料显示,类固醇在病发第二周才开始施用与在初期便施用的分别不大,但病者却可因接受较少剂量的类固醇而得益。 除了高传染性令人防不胜防之外,非典型肺炎对病人身体造成的破坏也非常严重。玛嘉烈医院内科顾问医生余卫祖表示,有一成人患者即使在康复后也可能出现肺部纤维化或有支气管扩张等后遗症。医管局已为这些康复者设计了一套康复计划,会在黄大仙医院实行,有需要时再扩展到其他医院,以帮助病人过上正常生活。 他介绍说,病人除了肺容量和肺部氧气交换功能受损,卧床太久会造成肌肉和和神经腺萎缩,部分人甚至会出现心理阴影。所以康复训练根据病人不同需要而设计,分别是增强心肺功能、增强四肢功能、回复日常起居能力和心理康复四个部分。本报驻香港记者 吴小军
订短信头条新闻 让您第一时间掌握非典最新疫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