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寓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6月11日23:08 天津青年报 | ||
民国初年,天津出现了一个很特殊的社会阶层,这就是“寓公”。其实,寓公在3000年前的春秋时期就有了,不过那时的寓公专指失去土地、寄居他国的诸侯。到了1300年前的唐代,寓公又泛指有官吏身份、寄居他乡的人;本地人回原籍居住,是不能算是寓公的。 可是民初天津的寓公就不同了。当时的中国虽号称“民国”,实际上中央政府被不同派系的军阀所控制,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为保全自己,先是一批失去权势的 在当年的天津寓公中,有退位的皇帝和王公大臣、遗老遗少,他们日夜梦想复辟。1931年在日本人的策动下,废帝溥仪在黑夜中自海河登上了装有炸药桶的日本汽艇“比治山丸”强闯大沽口(准备阴谋一旦败露就沉船灭口);然后换乘日本军舰“淡路丸”至营口。不久,伪满洲国便在东三省出笼了。但在这一时期的天津寓公中,更多的还是各系军阀和官僚政客,他们要占到80%以上。后来这些人多半心灰意冷,或以读书、收藏为消遣,或捐助教育,或皈依佛门。像北洋政府的国务总理、陆军总长靳云鹏,于1921年组建居士林,重修大悲院,日后军阀孙传芳就是在居士林念经时被刺的。更多的寓公则是投资房地产和工商业,建造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小洋楼;这一时期天津城市和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不能说与这些人毫无关系。 此外,寓公们高档次的消闲和消费需求,又促进了天津通俗文化和餐饮服务业的发达。总之,形形色色的天津寓公,为那时的天津造就了一个五花八门的社会断面,这种现象十分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作者补正 昨天,青报编辑部转来手机号为138020899XX杨先生等读者的咨询记录,询问6月10日《说“电车”》一文中天津有轨电车的确切拆除时间,特别感谢热心读者的不吝匡正。当初草写此文时,仅凭记忆,现经连夜查核,文中的“1958年”应为“1964年(该年拆除东南角-和平路-东站段)至1972年(该年拆除环城线和东北角-北站段)”。从1973年元旦起,天津告别了67年的有轨电车历史。
巨额大奖+情趣笑话 订笑话短信送彩屏手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