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面临灾难性破坏 人造景观赶走珍奇野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8月14日11:21 南京《周末》 | ||||||||
本报记者:殷俊 十几年前,易积秀刚到神农架的时候,肩上挑着8斤米,怀里揣着8块钱。如今的她,在当地拥有了一幢9层的楼房,下面几层开饭店,上面几层开宾馆…… 昔日神农架上的孤独山村木鱼坪,也早已不再寂寞,现在已经更名为木鱼镇,这里最
今天的神农架,已经被人撩开了神秘的纱巾,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不再只是古树参天、动物出没、野人传说,更多的,是掩藏在背后的巨大的经济诱惑。 显然,和当今中国相当多地区一样,神农架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开发与保护。 这是一对至今还处于难以调和中的矛盾。 遗憾的改变 摊开神农架地图,最明显的是标在上面的一个个小三角。每一个这样的小三角,代表一个景点。昔日金丝猴出没的地点,自从标上三角注上“金丝岭”之后,就很少见到这种灵性动物的身影了。而诸如“南天门”、“云海佛光”等名字,也早就少了神秘的遐想,最多仅仅是一个带有旅游性质的作秀标签。 陆伟的手指沿着地图上一条蜿蜒的红色细线游走着。这是一条贯穿整个神农架的盘山公路,足够两辆货车并排行驶。“这是为旅游服务的。”这个曾徒步沿长江旅行的知名民间环保人士,对目前神农架遭受着的人为损害,表示了极大的忧虑。 7月中旬,他与其他14名民间环保人士一起,考察了神农架的生态保护情况。“相对于保护,旅游开发远远走在了前面。” 对于这些挑剔的环保人士来说,他们所亲眼看到的神农架,是“触目惊心”的:人造景观比比皆是,游人垃圾四处可见,植被种类大量死亡,珍奇野兽不见踪影…… 神农架正在被改变着,对于生态来说,这种改变是令人遗憾的。 旅游,一个小镇的经济动力 木鱼镇,神农架中的一个重要集镇。在它不远处,是海拔3105米的神农顶。 走入木鱼镇的时候,被称为“蝶王”的张松奎很激动。这位中国昆虫学会会员,曾在1984年,为寻找蝴蝶,孤身闯入神农架。他很清楚地记得当年那个叫“木鱼坪”的小村,十几户人家,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当年,他曾在神农架遇险,幸亏得到了木鱼坪一户人家的救助。 20年后,他以考察者的身份再一次来到这里,他已经无法再用20年前的回忆,来感觉他所见到的一切。没有了低矮的房屋,没有了山村的清幽寂静,有的只是一个与外界同样喧闹的集镇。 张松奎找到了那户人家。 救助过他的那位村民已经过世,不过子女们已长大成人。和他们的父亲不一样的是,姐弟几个全部开起了饭店和旅馆,生意一片红火。他们的出路,就是神农架人的出路。越来越多的游人的涌入,让昔日的神农架人,找到了一个与自己祖辈们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饭店、旅馆,遍布木鱼镇。“或许有上百家吧。”张松奎猜测。 陆伟是第三次进入神农架了,他所认识的易积秀,也是神农架旅游发展的受益者。这位十几年前从外地来到神农架的妇女,如今盖起了一幢9层的高楼,又是开饭店,又是开宾馆。 旅游经济,让当地不再徘徊在贫困与闭塞中:这也许是一种福。 人多,宾馆多,垃圾多——这是张松奎的今日印象。 洪水卷出大量垃圾 在神农架,这支15人的民间环保考察队伍,用自己的摄像机,拍下了令人瞠目的场景: 晴朗的天空,秀奇的神农。突然之间,哗啦啦的一阵巨响从山头传来,瞬间巨大的山洪,挟卷着令人敬畏的水声,顺着峡谷狂泻而来。山洪漫过的地方,顷刻间一切不见了踪影。山洪不断地拍打着路基,竟然有大量的生活垃圾,被这样地从神农架深处带了出来,沉浮到岸边,一荡一漾地,布满了河道两边。而同时还有更多的垃圾,随着水势,冲往不远的长江…… “峡谷水,已经成为这类生活垃圾的传输带了。”这样的景象,在20年前,决然是看不到的。 这些生活垃圾,有来自原住居民的,也有来自旅游者的。 自从进入以神秘著称的神农架后,这支队伍就再也没有见过任何的走兽。那条盘旋贯穿神农架的公路,将这整片山岭分割为好几个区域。据分析,这样的公路更是一条隔离带,将动物的领地越挤越小,严重影响了野生动物的活动、迁徙、繁衍. 据当地旅游官员介绍,每过长假,如五一、十一的时候,到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汽车一辆接一辆。而这条公路会一直将游客带到分布于神农山间的各个景点,在那些人为的景点和建筑物面前,游人们终于领略到了所谓的神秘。 于是,好奇得到了满足。 在海拔两千多米处,在路的两旁,考察队发现原本属于喜阴植物的生长地,长上了喜光的植物。据队员之一,南京林业大学植物学博士季春峰分析,由于修路,使得冷杉等树种被破坏,于是改变了生长在它们下方植物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衍替。“这样衍替下去会导致非常恶劣的结果,会变成荒漠甚至沙漠。”1995年的一次调查显示,神农架有植物5700多种,动物3200多种,而目前现存的植物是4900多种,动物2860多种。 人为的破坏,是灾难性的。 “景点”张金星 在神农架,不能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张金星。 这位在神农架执著寻找了9年“野人”的汉子,是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会员、神农架奇异动物考察队队长。他是1994年10月,进入神农架的。 这次民间环保考察队到神农架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建立考察站,聘请张金星为站长。他们的目的,是每年向考察站派遣志愿者,对神农架地区进行生态考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探索神农架地区的可持续旅游发展道路。 “我最感到痛苦的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如今的张金星,不仅仅是为了寻找“野人”,他已经成为了一位具有影响力的环保人士。他对神农架所受到的伤害了解最深,他清楚地看到了这块神奇山林面临的危机。他一直在呼吁:“如果还不进行保护,这些动植物种类还会减少,到时候留给后人的就只有回忆和后悔了。” 就是这么一个在神农架行走了近10年的人,也面临着尴尬。 原来,今天的张金星,正不知不觉地成为神农架旅游的一部分,他的奇特经历,他的那身迷彩服,他的大胡子,都让他变成神农架的一个“景点”。游人一见到他,就必定要和他合影。 或许这不是他所愿意的,但他确确实实地被“融入”了神农架日益兴盛的旅游业。 民间力量的作用 显然,神农架正在遭受着破坏。这样的破坏在其他很多地方同样存在,何为发展?何为保护?虽然生态旅游的口号早已提出,但这支民间环保队伍在当地看到的,依旧只有痛心。 谁来保护生态旅游地的生态呢? 没有人会反对发展当地的经济,可现实的神农架,隐藏着一个必定让后人感到后悔的危机。记者了解到,神农架对现在正在兴建的三峡水利工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作用,一旦它所遭受的破坏超过了它能承受的限度,那带来的恶果将不堪设想。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我们并不反对当地发展经济,”这些民间环保人士说,“像修路等也没有错,但根本的问题,在于很多措施没有跟上,单单凭着这类毁灭性的开发,目前所创造的经济利益并不能得到保证。” 这次考察,让他们发现了当地在生态管理上,存在着许多缺陷。那么,这支民间考察队伍,在遥远的神农架建立一个考察站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对神农架进行真实了解的同时,为公众,为政府部门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数据。同时也为其他科学工作者以及专家学者,提供一些便利条件,使他们能做更深入的研究。” 但这种民间性质的考察站到底有多大作用?他们向政府提供信息的渠道又是什么呢? 对双方来说,这都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相关专题:南京《周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