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反腐败靠制度约束还是高官自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6日16:54 南方都市报 | |
作者:汪玉凯 这样提出问题,并不是要否定现行的监督制度体系,而是说现有的监督制约制度不应该有明显的“盲区”,或者存在着它不能企及的特权领域。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意味着,在某些特定领域,事实上在制度和人之间,我们又回到了以往的老路上去了。 其结果就可能出现像邓小平当年所讲的在西方国家能够解决的问题,而在我们国家则解决不了。这是一个多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对待的问题。 制度与自律之间 我们之所以要强调制度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否定人的自律、自觉的作用,而是说,在制度与人的自律之间,我们更应该注重制度,这才像邓小平所说的更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如果我们对一些特殊的群体如省委书记这样的高官,把对他们信任和他们的自律提到了不适当的高度,形成了制度缺陷,就可能为程维高、刘方仁这样的腐败分子,留下腐败犯罪的空间。 一个人在为社会提供某种角色或服务的时候,不可能不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对多数人来说,通常是在理性支配下追求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如果这些人拥有了公共权力的话,少数意志薄弱者就极有可能通过公共权力的行使,实现权钱交易,用公共权力在市场中寻找租金。这被西方普遍形容为“权力寻租”。因此,西方学者得出的结论是:政府及其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一定要最大化地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不必要的干预,更好地发挥市场自身的功能。否则就可能大大增加权钱交易的机会和可能。 这也是我们十分强调在对高官的监督中,一定要更注重制度而不是自律的重要原因。 政治体制上端改革的推进 按照现行的说法,中国的政治体制主要应该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宪政体制、民主法治、政党政治等属于典型的政治层面的内容;一是政府治理、公共管理等属于行政层面上的内容,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行政体制。前者可以概括为政治体制的上端;后者可以概括为政治体制的下端。 应该看到,在过去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我们不仅在政治体制的下端进行了不间断的、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且在政治体制的上端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但是两者相比,似乎在政治体制下端的改革更有成效。 然而,在政治体制上端的改革,则显得滞后。其中反映在诸如对省委书记这样的重要官员的监督方面,至少还收效甚微,或者十分薄弱。这说明,在政治体制的上端我们不仅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且在这些领域我们还必须依据中国的国情,进行大胆的探索。 有专家测算,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由于官员腐败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约在9875亿~12570亿之间,大体相当于GDP的13.2~16.8%。而1999年全年挽救回来的经济损失只有15亿元,这还不包括在查处案件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花消,其监督成本之高,是非常惊人的。 国家经济损失的天文数字与反腐成本的居高不下,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这就是要把有效的监督制度的确立,包括对省委书记这种高官监督制度的设计,作为政治体制上端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这大概是我们未来的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是,在新一届党中央领导下,一些具有探索式的监督制约制度正在逐步确立,如中央纪委建立巡视员制度,派出省部级官员对地方进行巡视,其主要对象是省里的党政主要领导人员;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新设立了特殊的专职常委,并赋予他们重要的权力。尽管这些制度的可行性、功能、作用等,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验证,但是这种探索本身是值得肯定的。它预示着,中国在政治体制的高端正在悄悄酝酿一场新的变革。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原载中国《新闻周刊》2003年第34期本报有删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