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自我剽窃”何以横行学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18日14:43 燕赵都市报 | |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列数了中国科学工作者背离科学道德的“七宗罪”。这“七宗罪”里除了人所共知的诸如假学历、剽窃等现象外,学术成果变相多投也位列其中———一组数据、一段材料、一些观念,AB组合、BC组合、AC组合,同样的观念、同样的数据被反复转用,了无新意(《中国青年报》9月15日)。 将自己的一项学术研究成果不断改换名目,在内容上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然后投给 如果说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剽窃者还感到胆怯心虚、极不光彩的话,自我剽窃者却往往能够心安理得,甚至理直气壮。实际上,自我剽窃同样是一种弄虚作假、投机取巧的行为,同样是一种急功近利、华而不实的表现,违背了基本的学术道德和良心。剽窃他人是一种简单重复,剽窃自己也是一种简单重复,没有新创造、新发现、新见解,因而也就没有任何学术价值可言,剽窃他人和剽窃自己都会损伤科学发现的原动力,玷污学术创造的纯洁性,同样为世人所不耻。 值得注意的是,出现自我剽窃这种新花样,和目前的学术评审重数量、轻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一项学术成果多次发表后竟能冒充多项成果参加评审,进而多次获奖,我很怀疑有些学术评审是否只是走走过场。学术评审重数量、轻质量既是自我剽窃新花样产生的根源,也使得这种并不高明的投机手段得以蒙混过关。因此,要根治自我剽窃问题,在着力提高学术工作者的道德水平和自我约束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改革目前的学术评审机制,不给自我剽窃者以投机取巧的机会。 -胡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