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为何大学生就不能计较报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09日14:06 信息时报 | |
作者:张涛 据《东方早报》报道,工作强度和性质相同但在报酬上却遭受区别对待,日前近200名大学生在2003年上海国际卡通嘉年华园区内不肯离去,并就此事质问组织承办方。事后,承办方立马奔赴现场说服学生,并很快提出解决方案:从10月6日开始,每天拿20元工资的学生志愿者如果不想做下去,工资可以补到50元,还可以获得一张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颁发的 从报道中看,承办方对学生的表现很失望。一名负责人的说:“当初我们招大学生进来,主要是想给他们一个锻炼的机会,没想到竟会闹成这样。”由此可见,承办方之所以失望,并不是大学生们的工作没有做好,而在于他们不像事先所想的那样听话,居然提出与非志愿者相同的待遇。 据了解,这次活动所招聘的临时工作人员分为两类,即志愿者和非志愿者。志愿者主要是面向大学生招聘,他们的待遇低于通过中介公司招聘的非志愿者(50元或80元)。在承办方看来,大学生就是廉价劳动力,只要提供了“志愿者”的光荣头衔和社会锻炼的机会,就可以花相对较低的成本招募更多学生参加。然而事实并非如他们所想象,这些大学生发现事实真相后,立刻提出质疑。 事实上,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企业在搞活动时都热衷于招聘在校学生做临工,他们认为大学生一般只注重社会实践锻炼机会,很少计较报酬,可以节约支出。上面提到的那名负责人的话颇具代表性,在许多单位看来,学生应学会奉献,怎么能计较报酬呢?的确,能有一个实习场所,学生们的确十分高兴,但他们在得到锻炼机会的同时,也为所在单位作出了贡献。既然付出了辛勤劳动、完成了指定任务,得到相应的回报无可厚非。 在遇到不公正待遇时,这200多名大学生不是选择沉默,而是向承办方讨回公道。笔者在为这些同龄人喝采的同时,也希望一些人能够摒弃把大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的错误态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