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媒体岂能沦落为少数人的玩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09日15:43 人民网 | |
作者:朱忠保 据《武汉晚报》载,8月19日,家住陕西旬阳县段家河镇庙嘴村二组的曾青,一个6次金榜题名、6次退学,难圆大学梦的寒门学子,通过社会捐赠解决了求学费用后,却第六次选择了退学——从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退学。把为他呼吁的媒体和向他献爱心的人们推到了尴尬的境地,媒体成了他手中的玩偶,戏弄于他的骰掌之间。他的家境确实贫寒,他的遭遇 请看他今年的把戏:8月21日,曾青找到了安康日报社,接待曾青的记者建议他向华商报社求助。随后,曾青与华商报驻安康记者华明通话,讲述了自己六次被录取却未能圆大学梦的遭遇。8月23日后,《华商报》刊发了《六次金榜题名难圆大学梦》等一系列消息,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10天之内,各界捐款达4.36万元。捐款得到了,学却不想上了,然后再找各种理由解释。9月初,央视得知曾青事件后,赶赴旬阳采访曾青。采访结束后,央视记者向旬阳县委宣传部一位负责人这样评价曾青:“他在镜头前的感觉比某些官员还要好,他清楚地知道政府重视什么和媒体关注什么。” 别看曾青年龄小,他可清楚地知道新闻媒体的游戏规则,知道怎样可以博得媒体的同情,知道怎样把新闻媒体推向前台,让媒体成为自己的玩偶,让自己利用,玩弄于自己的手掌中,看自己的脸色行事,随自己的意愿变化,知道在媒体和公众面前怎样表演,利用媒体把自己“做大做强”,让自己成名,获得更多的赞助。 这几年,有一些人太想出名了,福建一青年想出名,但是无门,于是北上到北大、清华搞爆炸,一夜成名;还有人不想付出高昂的成本,于是自导自演了不少假新闻,嬉笑怒骂,拿名人开涮。南京一名妇女在大街上“拾到美金一百万元”,在原地等候失主一个星期来认领,后来自己以他人身份向媒体报料,成为媒体采访争相报道的对象,也是一天成名,结果是子虚乌有,制造了一个天大的谎言与骗局,尽管是谎言与骗局,但是她还是有了很大的名气等。这类虚假的新闻不仅骗了新闻受众,而且也把追逐当事人的新闻媒体和记者给骗了,媒体受众和记者都成了这些人的掌中玩物。 新闻媒体为何甘当这些人的掌中玩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媒体本身也很想出名,包括采访的新闻记者也想搭名人顺风车,让自己一夜成名,现实中确实有记者是因为采访名人后出名的,如凤凰卫视的吴小丽,就是因为采访了朱镕基以后就迅速走红的。例如现在不少新闻媒体都开设“有奖报料”,不论新闻事件的真假,自己作为当地第一家采访报道的媒体,或者是独家报道的媒体,就能更多地吸引受众的眼球,受到读者的热捧,在读者中产生更大的名气,把自己做大作强,提高竞争力,说白了,媒体也是利用名人搭顺风车,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当然希望自己报道的对象也能成为名人,于是有的甘心情愿炮制假新闻,无中生有,将小吹大,制造轰动效应,帮人出名;有的是一不小心,就上了别人的当,为别人抬了轿子,穿了嫁衣。不论哪种情况,媒体是名也有了,利也有了,销量也上去了,何乐而不为?这就是一些媒体甘当玩偶的原因。只是媒体充当少数人的玩物,甘愿被少数人利用,这种心态是一种奴才心态,将新闻舆论的正常功能给贬低了,又怎能发挥其正常的监督作用?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面对如此窘况,需要认真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