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历史上的彩头戏-甄光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8日01:24 天津青年报 | |
彩头,是旧时戏台上用红布包成的圆形小道具,代表剧中被砍下的人头。人们习惯把剧中有彩头的剧目称做彩头戏,后来又进一步引伸,把凡带灯彩、火彩、机关布景以及有动物登台的戏,统称彩头戏。 天津出现彩头戏,至少已有130多年历史。清光绪元年(1875),北京小荣椿班在天津天仙戏园演《西游记》,“水帘洞”一折用挂在墙上的绘画软片表现青山绿水,搭设的花果山 上个世纪20年代,彩头戏在天津形成热潮,许多班社和艺人争相露演,花样层出不穷。单是《狸猫换太子》就有多家戏园同时演出,舞台上的声光、道具、技艺也彼此不同。张园游艺场演到第三本时,寇珠鬼魂出场前先从后台撒火彩,在缭绕的烟雾中,演员碧云霞身扎双翅走魂步,给人缥缈无定之感。末场闹鬼,利用X镜片的光学原理,映照出忽而红粉娇容、忽而骷髅可怖的人物形象,观众不知其中奥妙,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 彩头戏由于故事曲折、通俗,将灯彩、火彩、魔术、幻术等融于一体,以新奇有趣的舞台效果,迎合了市民阶层的欣赏口味。遗憾的是,由于过于追求票房价值,常有怪诞不经的情节和游离于剧情的非艺术性处理,乃至影响了彩头戏的声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