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民间“环保大使”还是非名人好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28日16:41 中国经济时报 | |
作者:刘宝庆 我国产生首批民间“环境大使”。10月25日在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已向10位热心环保公益事业的社会人士颁发了“环境大使”聘书。(据10月26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人们注意到10位民间大使,9位是名人,他们分别是冯巩、关牧村、陈佩斯、吴小莉、腾格尔、娄正纲、冯小宁、冯丹藜、李亚鹏,还有1位北师大二附中高一年级学生姚远,既然是民间“环保大使”还是让民间人担任比较合适。 名人也许是民间的一份子,但现在的名人在人们的思维定格上已不是“民间人士”了,一些名人与普通人的距离拉远了,有些甚至还大耍名人的“架子”,只有在台上看到他们的影子,台下能觅他们的踪影,因为他们住的是别墅,开的是私家轿车,即使外出演出住的是高级宾馆,还有保安护驾,普通百姓很难和他们零距离接触的,即使有机会接触也是“里三层,外三层”,忙于给一些少男少女“签名留念”。让他们担任民间“环保大使”只能是个“挂名”的角色。我对这9位名人还是比较尊重的,之所以反对名人出任“环保大使”,并不是说他们有什么明星的“架子”,而是他们出了名以后演出、公益活动太多了,我担心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有些还身兼其它“民间头衔”,恐怕没有时间的支配权,很难为“环保事业”出力了。 民间“环保大使”不是个“名誉头衔”,既然是“环保大使”,就得吆喝“环保大事”,这个“聘书”拿在手上并不轻松。据报道说,这10位“环境大使”将负责向国家环保总局及有关部门反映环保方面的社情民意,揭露和举报破坏环境的事件和行为,提出建议并监督对其反映问题的处理结果,参与国家环保总局的有关活动,向公众宣传环境保护,以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大使”身份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这一连串的事务都需要时间来处理,很难想象他们是怎么忙里偷闲来胜任“环保大使”之职的。 环保事业的确是“全民事业”,社会名人不是不能参与其中,但一个仅10人的民间“环保大使”,就有9位是名人,其比例之高,不得不让人“联想”,是借“名人标签”,还是表演流行的“大使秀”。时下,我们喜好打“大使牌”,什么旅游大使,品牌大使、政府形象大使,凡是“大使”盛行的地方,就有名人的“大名”出现,名人大使的泛化未必是好事,只能说明我们在大使选定上走入了俗套,让人望而生厌。在选定形象大使上,我们不妨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跳出“文娱圈”、“名人圈”选人的惯例,让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士进入“大使”队伍,这样的民间“环保大使“才能深入民间,才能了解更多的民情、民意,才能更好地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