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31日13:41 南方都市报 | |
作者:杨耕身 深圳将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从昨天开始到明年底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深圳宝安、龙岗两区现有的27万农村人口,也是最后的27万农民,将全部“洗脚上田”,完成从“村里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转换。对此,深圳市委书记黄丽满认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城市化,我们现在动手就已经晚了,如果再不加紧推进,我们就会更加落后于时 城市化是完成落后农业国向发达工业国跨越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提升的重要途径。而现代化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由乡土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变。作为经济高度发达的经济特区,深圳市特区内的罗湖、福田、南山早在1992年,已经历过一场城市化变革。然而由于特区内外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仍保留着城市和农村两种管理模式,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两种身份“标签”及经济主体在市场等方面的权利失衡,就不仅阻碍了深圳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也在相当程度上拖累了深圳的现代化步伐。事实上,也必须基于这样一种发展的思路,才能真正弄清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的意义。 今年初,一篇《深圳,你被谁抛弃?》的网文引起了人们对于深圳未来发展的关注,也引起了深圳人自己的反思。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先行先试带来了先发优势。当下深圳的进一步发展,已经不能再“等、靠、要”中央的优惠政策来推动了。可喜的是,深圳有关方面没有裹足不前,而是积极审时度势,紧紧抓住一些大的发展机遇,比如通过《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签署而更加强化深港合作等等,为深圳今后快速发展谋求外部推动力。 但是,依靠外在动力仍然只是寻求发展的一个次要方面,更重要的方面,一是深圳需要清除一些不利于发展的障碍,即寻求一种内在动力机制,二是培植自身发展的后劲,即寻求持续动力机制。当然,尽早实现城市化目标并不是这种发展的全部,但是,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却足以反映出这样的两种动力机制。首先,对城市化起决定作用的是工业化的进程,城市化与工业化是互为促进的两个方面。如果再不加快城市化步伐,就会制约工业化的进程。因此,尽早实现城市化,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除障”之举。第二,乡村文化向城市文化发展,城市文化在全社会的主导地位日益提高,与此同时,社会从业人员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从业人员逐步减少,这都将使得社会资源可持续作用于工业社会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也更有后劲。 城市的张力来自于城市的合力,而这种合力必须建立在机会及权利平等、公共管理公正的基础上。城市化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程度,并直接作用于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不可否认,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农村劳动力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0%,而且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户籍人口和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具备了城市化的经济基础,这固然使深圳有能力并顺其自然地成为了“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亦使内地的一些城市缺少可比性。但是无论如何,像深圳这样将城市化作为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更加公平的切入点的思路和做法,却值得借鉴和推广。否则,就可能“要犯历史性错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