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幼儿园且慢分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5日16:51 信息时报 | |
作者:贺贝 近日颁布的《广东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对托幼卫生保健进行量化评估,低分而又整改不合格者,将取消办园许可证。(信息时报11月1日A07版)《办法》对规范托幼设施很有好处,但其中“男女厕必须分隔”的规定值得商榷,它牵涉到对幼儿性心理成长如何认识的问题。 据报道,主张“分厕”,是因为“同厕”会使幼儿模仿异性尿尿,弄湿裤子,大多数家长也表示反对;更主要的理由是:3岁的幼儿已有强弱不等的性别意识,应教导他们对异性及其隐私给予尊重,而“偷窥”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发育。然而,对“性别意识”的处理,“分厕”的做法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人的性心理发展有一定的规律,专家们在长期探索中形成不少共识,其中,弗洛依德关于口欲期到生殖期的“八期”理论,至今仍难以否定。比如我国著名的性学家陈仲舜先生就认为,人的性欲从婴儿就开始了,但在青春期前的发展处于无意识状态。3岁以前是口欲和肛欲期,可从嘴巴吸吮和大小便的控制、释放中得到快感;3~4岁属于自恋期,幼儿通过对自己的生殖器的认识、观察、暴露、对比(包括同性间和异性间)、抚摸,获得自恋情结;5~6岁,幼儿从自恋进入他恋,但对象首先是父母,向父母学做男人女人,从而开始其性别社会化的早期过程,直到青春期前达到性意识及性社会角色的定向与社会认同状态…… 以上发展过程如果顺利,则为正常的性心理奠定了基础,不顺利的话,就有可能出现性心理发展的滞后和倒退。比如在自恋期,过分的生殖器对比、暴露、窥视,固然并不适宜,但过分的约束、禁锢,在“对比”上不准越雷池半步,同样不利于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成年后的性调适和性行为;对男孩偷看女孩,女孩站着撒尿的现象,除了纠正之外,适当地让他们共浴、同厕,明确把两性区别告诉他们,可有效地促进性别认同,消除“男女不分”现象。相反,“分厕”的“性隔离”,对性认同有损无益,对4岁以下的幼儿更是多此一举。 当然,上述看法只是一家之言。但也表明,幼儿性教育十分重要,不适当的做法会带来长远的不利影响;在这问题上采取行政措施,在意见不一的时候,应当通过专家听证和论证,尊重科学,谨慎从事。把“分厕”这种“性隔离”做法延伸到两小无猜的幼儿身上,视之为“尊重异性隐私”,未免有点想当然,不但理论依据不足,实践上也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不知专家们以为然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