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报看报 时报官报国闻报(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06日23:43 天津青年报 | |
胡玉栋自年轻时就喜欢读报,到现在收集的天津报纸有20余种,图为他向记者展示所收藏的一份天津《青年日报》。 “看报———看报———”,街头巷尾,身材瘦小的报童们斜挎着一个大布兜儿,伸长了胳膊挥舞起手中的报纸,穿梭于人群之间。过往的路人,总会被吆喝声吸引,掏出几个铜板,四海五洲的新闻便近在眼前了…… 清末民初,社会动荡,华洋杂处,经济变革,东西方文化强烈碰撞,天津却堪称中国的新闻中心。自1886年天津的第一份中文报纸《时报》问世以来,天津的报业便一发不可收 -本报记者沈沂 《时报》天津报纸处女作 记者面前放着数张天津的第一份报纸———《时报》,却始终不敢去碰一下,生怕这天津市图书馆不轻易示人的珍贵报纸一触即碎。这曾经用进口纸张印刷的报纸也抵不过时间为她刻下的痕迹。 与现在的报纸不同,《时报》不是大开页的,而是如同一本薄薄的翻页杂志,报头是“时报”两个大字,字的中间是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泛黄的纸页上,这轮太阳的风采似乎依旧不减当年。 1886年11月6日(清光绪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天津海关总税务司英籍德国人德璀琳与英商怡和洋行总理笳臣集资在天津创办了《时报》,分中英文两版。英文版每周出版三栏12页,议载中国的新闻、上谕,“以及其他一些任何中国报纸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般消息”,被外国人高傲地称为“远东最好的报纸”。 中文版的内容分为《谕旨》(皇帝的命令)、《抄报》、《论说》、《京津新闻》、《外省新闻》、《外国新闻》等栏目。虽然《时报》不断地美化殖民统治,但作为天津的第一份报纸,起码在栏目的编排方式上为后来的报纸做了借鉴,这种方式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为各报所沿袭。 《国闻报》天津首创华人报 一份又一份洋人办的报纸在天津的街道上出现了,1894年的《京津泰晤士报》和1895年的《直报》深深地触动了一个人。1898年10月26日的早晨,天津报童们的手中终于出现了天津街头一份全新的报纸,他们吆喝得格外起劲———“看报!看报!中国人自己办的《国闻报》!”……这是天津华人自办的第一张报纸。 《国闻报》的主编是中国近代思想家和翻译家严复,他曾留学英国,是北洋水师学堂总办,寓居天津已近20年。他崇尚西法新学,欲拓救国新路。为广开言路,纵论维新,弘扬西学,鼓吹变法,他与友人王修植、夏曾佑一起创办了《国闻报》。此报每日出版,报道国内外新闻,登载时事政论。《国闻报》的稿件除由北洋水师学生译自外国报刊外,还派员到国内各地采访,并在巴黎、伦敦等地派驻记者,提供快讯。 严复在“发刊词”中阐发他的办报思想:要通上下之情———提倡民主;通中外之情———提倡科学,促使中国维新变法,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国闻报》创办后,使他的夙愿得以实现。他首先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在《国闻报》上连载,在当时思想界引起巨大反响,进化论成为维新派鼓吹变法、挽救民族危亡的理论依据。 《国闻报》敢于言人所不能言。戊戌政变的第七天,《国闻报》在“视死如归”的标题下,报道了“六君子”被害的消息。对维新志士们的死难表示哀悼,对他们的牺牲精神表示了最后的敬意。这一消息,在全国算是绝无仅有的。 《北洋官报》搭乘邮车送全国 1901年4月25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给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上了一本奏折,提出十条建议,其中一条标题“开民智”,建议“宜通饬各省,一律开设官报局”,目的是启发民智,“庶几风气日辟,耳目日新,既可利益民生……且可抵制各处托名牟利之洋报。”朝廷当即批准。 1901年8月,袁世凯在天津河北狮子林集贤书院旧址内创办了北洋官报局,并派人到日本选购最先进的印刷设备,聘请日本精铜版、石版、照相制版及印刷者任技师;又从上海雇活字版印刷工人从事印刷。筹备就绪后,天津称“北洋官报”总局,另在保定设分局,局内分编撰、翻译、绘画、印刷、文案、收支六股,全局共150多人。 1902年12月30日,《北洋官报》创刊号在天津出版。据了解,《北洋官报》的内容以政府公报为主,但却不一味地迎合政府,也比较系统地介绍外国社会的情况,介绍新思想、新知识,评论中国的不足之处,提出革新措施,成为洋务派的宣传工具。凭借官方传播渠道,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据记载,从1903年7月24日至1904年2月15日,《北洋官报》为隔日发行,每次寄发平均为2173份,月寄发总量为32600份。自1904年2月16日起,《北洋官报》改为每日出版,每次寄发平均为3091份,月寄发总量为92730份。1903年清政府鉴于《北洋官报》试办成功,决定在全国推广,“依照北洋章程妥酬开办”,确立了《北洋官报》在全国的地位。 《北洋官报》创刊伊始,为解决报纸的发行问题,北洋官报局总办颜世清深感必须依靠邮政。天津邮政总局自1903年7月24日起负责北洋官报局各报的分送、转发和零售,并代收报费。 《北洋官报》除在直隶发行外,还在开封、济南、锦州、南京、汉口、南昌、福州、安庆、武昌、桂林、扬州、荆州、西安、泸州、信阳、樊城、万县、徽州、清江浦、漳州、泉州、徐州、常熟、松江、乍浦、嘉兴、绍兴、常德、道口、潍县、苏州、杭州、广州、重庆、梧州、芜湖、厦门、上海、九江、岳州、镇江、宁波、宜昌、汕头等通商各埠总局暨转船、铁路通达的各局设有《北洋官报》代销处,代销处每期发行500余份。 《醒俗画报》讽喻辛辣砭时弊 曾去日本留学的画家、植物学家陆莘农主编的天津最早的画报《醒俗画报》于1907年3月出版;32开10页,土纸石印,折叠装订,不设栏目;用墨线勾画,一事一画,有叙有议,图文并茂。该画报文字通俗,讽喻辛辣,很受社会欢迎,并远销外地,达于沪、杭,甚至国外也可以订阅。 《醒俗画报》的创刊发行正值清末立宪派要求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和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封建专制斗争激烈的时期,一开始画报虽然倾向立宪,但很快转向了革命派。1907年第30期的一幅画:一个官员手拿大折扇坐在屏风镜前,面对一位百姓,扇子的正面展现“立宪”二字,那百姓挑起大拇指夸赞,而镜子照出扇子背面的“专制”二字,形象深刻地揭露了清政府的骗局。 据《新闻史料》记载,日本侵略天津时,于1938年对英法租界实行封锁,尤其对英国人百般刁难。在封锁实行后,日伪报纸上没有什么报道。但在《京津泰晤士报》上有一篇特写,是一个英国人过关口的亲身经历。他写如何被检查,日方如何刁难,生动细致地写出当时日方无理取闹的情况,文字具有英国人的特色,很是幽默。写日本人对封锁英法租界的真实情况,恐怕也只有这么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