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就业从毁约开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2日11:16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何勇海 在传统印象中,毕业生常给人以“弱势群体”的感觉:在一个个招聘会间奔走,到处看用人单位脸色……然而,如今毕业生的毁约率却持续攀升,严峻的就业形势使部分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态浮躁、脆弱,禁不起折腾,往往招聘会一开始,就黑压压地扑向招聘单位,逮着一个就签,可刚出了招聘现场就后悔:咋就轻易地把自己“卖”了? 据笔者观察,薪水不满足、待遇不够好、职位不理想、专业不对口、前途不光明、想落户大城市等等,是毕业生未就业先毁约的几大理由,加上用人单位进学校招聘过早,而考研、公务员考试等进行较晚等因素,一些毕业生为求安稳先签约,以后再另谋高就,选择违约也不足为怪了。 毕业生毁约是占据了主动权,但用人单位就“很受伤”了。用人单位一般会根据岗位需求来确定招聘人数,“一个萝卜一个坑”,众里寻他千百度,总算挑了几个顺眼又顺心的,一转眼改旗易帜了,这种尴尬的确会让众多企业措手不及。人走岗位在,用人单位必须从头再来,另起炉灶。可时间上晚了,别的毕业生多半与其他单位签订了合同,而一旦选中那些有约在身的,等于挖人墙角,新一轮违约由此产生,造成恶性循环。虽然企业对毁约说不的态度相当坚决,但缺乏相关机制约束,主动权不在企业手里,加之眼下3000至5000元的毁约金对于一些毕业生来说是“小菜一碟”,他们很容易就反悔,但是对企业来说,却是极大的损失。毕业生毁约往往也会令高校左右为难。 学生违约事关学生及高校的诚信度,也会影响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尤为甚者,还会波及到高校往后的就业率,因此作为校方,我相信是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的。而在具体到每个学生的前途时,个别高校还是理解“人往高处走”的想法。是啊,现在就业压力那么大,要学生熬到最后是不可能的,要是撞上适合自己的也就罢了,要是碰不上呢?难道要让学生穷熬下去吗?我们总在说教育要以人为本,可在学生的就业问题上,到底是让学生去寻找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重要呢,还是学校的信誉度重要?相比之下,学校更应该对自己的学生就业负责。据说一些高校目前正在铁腕扼制毕业生违约,这应该是不明智的。 所以,笔者认为,毕业生毁约现象也是就业市场在阵痛中逐渐成熟长大的真实反映,而长大是要付出代价的。要缓解学生违约的矛盾,决非违约金就能解决问题,大学毕业生中毁约现象增加是就业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反映,最终还是要靠市场自身的规范来进行调节。 同时,正如一些专家学者所说的,国家确实应调整一些相关环节的程序。近几年,允许用人单位进驻校园开展招聘活动的时间越来越早,可与学生前途同样密切相关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务员考试及其成绩发放却迟了好几个月,这势必造成毕业生为求安稳先行签约,以后又为了再谋高就而选择违约的现象。而学生手中的就业协议书也应该尽快向正式的劳动合同转化,并将工作地点、岗位、薪酬以及违约责任、解决办法写明,让初涉职场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行为将会产生的后果心知肚明,以免毕业生日后官司缠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