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处理公共财产怎能“怕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3日11:20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作者:岳建国 这是一则令人称奇和狐疑的消息———1000多万元的国有资产,不是一个小数目,怎么落得了这样一个结局?我想,每一个纳了税的南京人都有权知道这一事件的真相并对其进行追问:—— —作为公园管理部门,努力管好这笔国有资产,尽量让它少受损失是他们的首要职责。既然公园已经决定将拆下的观光列车存放在仓库,准备运往一些小的城市,选择一个好的地方重新恢复使用,可后来怎么就不声不响地变了卦?谁最先出了这个主意? ———已经决定了的事情并非就不能变,而是变要有变的办法。如果这一堆钢铁已经生锈,确实失去了再使用的价值,当然可以当作废品卖掉,但即使这样,也应该有一套阳光程序:必须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要有有关方面的正式鉴定,要通过媒体或其他途径让市民们知道,还要进行公开的价格招标,怎能用“无可奉告”的办法处理了?难道还“怕光”吗? ———公园方面对观光列车的“后事”进行了处置,那一堆堆废铁令善良的市民触目惊心,违规之嫌已难以推脱,面对记者的采访却佯装不知道,还想继续把市民们蒙在鼓里,这是什么道理?难道放在公园内的500吨“钢铁”在管理人员的鼻子底下会不翼而飞,谁会相信这样的事?要知道,即使是用载重量10吨的大货车来运,也要往来50次才能完成,难道就没制造出一点声响?难道就没一个人看见?再说,这么大一桩财产,不经领导们同意,一般员工们谁敢私自处理?“心照不宣”的氛围被市民、记者捅破了,还不疾不徐地来一句“无可奉告”,这是何等恶劣的作风? 众所周知,对于公共资产,只要交易的过程是在暗箱中操作,那就无法不让纳税人产生怀疑和谴责。对于这件事,南京的市民们有可能也应该这样猜想:这些公物是否被违规贱卖了?私人偷偷贱卖的目的是不是有人在打这项资产的歪主意?笔者相信,在记者的继续调查中,在有关部门介入后,这个内幕一定会被揭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