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为时尚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19日16:51 中国青年报 | |
相关专题:< 新浪评论专题 > 作者:瞿玉杰 据《东方早报》11月12日报道,为鼓励素质教育,革除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的弊端,上海市教委对高考制度进行改革,在高中试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从2004年高考开始,高校在录取新生时不仅要看高考分数,而且要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记录的情况。 应当承认,上海市这次高考改革代表了高考改革的方向。但笔者以为,现在就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时机尚不成熟。 首先,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公正性难以保证。诚然,现行的高考制度还不完善,但其客观公正性却得到全社会的认同。而根据上海市教委的规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主要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和同学的观察及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这些内容中,且不说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会失真,就是教师和同学的观察及评价也会存在很大水分。至于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考试和测验的信息,就是在现行的只看“分数录取”的高考制度下,在这方面弄虚作假也早已成为许多学校公开的“秘密”。 其次,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未必能得到高校的认同。因为上海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只是“供普通高校录取时参考”,“参考”还是“不参考”完全由高校自己决定。而高校招生的现实状况是,一方面一些重点大学津津乐道于招收了多少“高考状元”,另一方面有些高校却连“计划内”的招生名额也招不满。在此情形下,要求高校在招生中“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实在是不现实。 其实,就世界范围而言,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是与高校拥有高度的招生自主权密切相联的。在世界许多国家,高考都由高校(或几所高校联合)自行组织、自行命题,考试的形式也不完全是笔试,还包括动手操作、面试等。很显然,只有这样的考试,才能真正考出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笔者以为,随着我国高考录取绝对人数和录取比例的不断提高,国家应该考虑逐步将招生自主权还给高校。惟如此,才能真正打破高考“一卷定终身”的传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