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信息发布干嘛要慢几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1日13:25 南方日报 | |
作者:潮白 这些天,广州大道中的拓宽问题,不断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因为经常穿梭其中,笔者的感触尤深。先是两侧的绿化带稀里哗啦地就铲除了,绿化树就给移走了,随后懵懂的人们才知道是要扩路;接着,媒体报道说五羊新城的天桥要拆除,引来轩然大波之后,才有后续报道说推倒了还要重建,建一个“全新的、更加以人为本的新天桥”。11月19日《南方都 扩路是市政建设,市民不适应、不方便当然都仅仅是暂时的。但从目前来看,这个牵动千家万户的、涉及面如此之广的工程,信息的披露很有点像挤牙膏,百姓的怨声、疑虑多一点,有关方面的应对措施就挤出一点。到现在,我还有一个问题没搞明白:广州大道拓宽了,从现在的10车道拓为14车道,本来通行能力已经捉襟见肘的、6车道的广州大桥怎么办?按常理推论,肯定也要相应地拓宽,但现在怎么还没一点动静?以浅见揣测,拓宽道路的工程,即便包括挖隧道,工程量也未必大得过建桥。那么,非要等到拓宽了的道路通车之后才能发现那个“瓶颈”?如果早就想到头里了,就不妨把打算先公布出来,这里面委实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广州大道扩建工程是否听取了民意,我没有看到过任何公开的报道,从百姓感到异常突兀的结果看,即使听取了,恐怕听取的范围也不够广。退一步说,即便就这样决策了,也要有未雨绸缪的全盘考虑。现在围绕工程出现的种种议论,全在于市民对具体步骤的毫不知情,是人为造成的。那么,我们的信息发布干嘛要慢几拍呢?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在今年6月曾经刊登文章指出,知情权是现代民主的根本要求,要尽早制定中国的《信息公开法》。文章强调,在民主的发展过程中,人权不断得到扩大,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是一种必然要求。现在,全国不少地方启动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国务院新闻办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发言人还进行了专业培训,南京等城市都有了职业新闻发言人。这是政府和新闻界,并通过新闻界和公众进行沟通的良好方式。我们广东对这一制度的探索更是走在了全国前面。新闻发言人的使命,除了发布省委、省政府授权发布的新闻,同时也应当就全省或某个系统、某个部门工作的方针、政策、措施及执行情况,针对社会上对有关问题、事件的疑虑、误解,需要说明、澄清的事实,针对省内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为百姓释疑解惑。我们早已看到,在非典肆虐的非常时期,新闻发言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使各种谣言不攻自破,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这一做法从根本上讲,正是对公民知情权的尊重和保护。 但新闻发言人制度只是政务公开的一个层面,是一个工具,工具能否发挥最大的效能,关键还在于如何使用。在广州大道中扩建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问题上,有关方面显然欠缺了一点考虑,或者说,忽略了这一“桥梁”的存在。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 |